评论

【小生态学家养成计划】户外科考+实验探究+拥抱自然,收获多维度成长

ECOSYSTEM EXPLORATION CAMPS

小生态学家养成计划

生·态·科·考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我国大力倡导建设生态文明,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去改善并保护绿色生态呢?

在【小生态学家养成计划】中,老师将围绕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元素,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带领学生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在不同生态系统的研究场景下,开展情景化学习。引导孩子们将物种与它所在的环境生态结合一起,感悟并学习人与自然的链接。

#生态科考亮点

RESEARCH HIGHLIGHT

NO.1建立主动科学探究

展开沉浸式科学研究,通过系统的科学

探究构建学习路径,搭建孩子对科学的认知。

NO.2增长自主实验能力

通过项目式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下,

实际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思考、

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

NO.3调研观察深入思考

从研究性学习的视角,设计的课程及实验探究,

为孩子埋下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种子。

NO.4真正的科学能力培养

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

到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当一回真正的科学家。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出现,

指的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

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

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其他生物

及非生物互为环境,相互有影响。

那么生态系统都有哪些类型?

ECOSYSTEM

生态系统

在小生态学家养成计划中

我们会深入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在美丽的森林生态系统中

一边调查、一边开展科研工作,

解锁乔木树种、及植物叶片的密码,

调查土壤中的科学,探究水土流失的影响力

溯源而上,沿着河流进行水质勘探...

引导学生在科考过程中,

发现科学问题,解锁自然秘密!

#科学探究 能力提升

RESEARCH IMPROVEMENT

知识

提升

从水文到地理到生物,通过了解雾灵山的环境条件和当地的物种资源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学习水文资源、土壤资源以及植物分类及调查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命与环境、生态平衡等概念的理解。

技能

提升

掌握植物观察、分类以及特征调查的方法,学习制作植物标本,学习林业测量工具的使用;掌握水质、土壤理化性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及原理,学会科学取样以及相关试剂、仪器的使用。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学会撰写生态调查报告。

境界

提升

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全方面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学会正确的对待自然万物,建立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概念,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

01 · SCIENCE IN NATURE

神奇的大自然——植物

雾灵山地貌类型丰富、海拔高差变化大、沟谷切割强烈、生境复杂,使得植被多样、生态系统类型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华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天然植物园”和“天然物种基因库”之称。

雾灵山地区植物叶性状与物种共存关系研究

森林是一个生态群落,所有生物都息息相关。我们将通过植物科学考察、自然创作、夜谈昆虫多样性等活动,让孩子沉浸式探索自然奥秘。 通过实践和学习,让孩子理解森林运作的规律和自然生态的平衡,明白可持续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也懂得如何尊重自然,做一个真正的小生态学家!

雾灵山地区乔木树种调查

* 植物叶性状与物种共存关系研究

研究雾灵山不同生态位植物叶片性状差异

更好地认识当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 乔木树种大调查

通过调查雾灵山地区的乔木树种

了解当地的植物资源种类

掌握乔木调查的方法,评估当地树种的健康状况

为城市森林的规划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02 · SCIENCE IN NATURE

无处不在的资源——土壤

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土地,它司空见惯,平平无奇,但它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孕育了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它的馈赠。然而你知道土壤也会“生病”么?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我国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是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下,水土流失现象已持续呈现出面积强度“双下降”、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由“黄”到“绿”,愈发美丽。

土壤理化

性质调查

RESEARCH

要熟悉我们的土壤,就要从脚下的这片土地开始,孩子们需要 将土壤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雾灵山地区的 土壤进行理化性质调查,掌握土壤样品采集,检测及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等,实地考察调研,真正地认识、了解、热爱这片土地!

* 土壤理化性质调查

对雾灵山地区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调查

掌握土壤样品采集,检测及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探究降雨对雾灵山地区

不同坡度水土流失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尝试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03· SCIENCE IN NATURE

隐藏的珍惜资源——水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作为生命之源, 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都离不开水,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优劣,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却逐渐加剧了,尤其是水污染。

雾灵山广泛的森林覆盖,涵养着大量水资源,每年为密云水库和潘家口水库书输送上亿立方米的水,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

此次活动我们将对雾灵山地区的水系进行采样,分析当地的水质情况。并带领孩子们 寻找水流,判断水流流向,学习水质调查相关的小知识,沿水徒步采集不同水位的水样本,借助相关试剂和仪器进行该水系的水质勘查,这是一次充满未知与新奇的调研之旅。

* 雾灵山地区水质情况调查

了解雾灵山水域整体水文情况

掌握科学采样及对样本不同指标的检测方法

能够运用多维度指标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

* 探究不同石英砂粒径对水资源净水效果的影响

制作出净水装置

并可以用专业仪器测量净水效果

探究得出最佳净水效果的石英砂粒径

可为净水处理部门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探索不停 发现不止

SPECIAL ACTIVITIES

01

雾灵山地质大调查

我们将穿梭在群山峻岭和河流小溪之间,寻找地质证据、了解各种岩石、底层等知识,探究地球原始的力量!

01

夜探昆虫多样性

深夜的雾灵山是什么样?会有什么特殊的“小精灵”出没?让我们零距离接触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昆虫,学会科学观察方法,感受生命的律动。

01

制作雾灵山植被垂直分布带模型

我们将跟随导师了解雾灵山植被垂直带谱,从宏观上感受雾灵山的植物多样性,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尝试动手制作微缩模型,把雾灵山“带回家”!

#收获满满 不虚此行

PERFECT RESULTS

一份来自雾灵山的植物标本

孩子们将在科考过程中,自己收集当地特色植物,学习并体验植物标本制作,并有机会将这份来自雾灵山的礼物带回家!

一份专业的生态研究报告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份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研究报告」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对当地自然资源整体认识!同时提升独立分析、全面认识问题等科研能力!

成为一名生态演说家

在活动中,孩子们将分享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并对调研结果以及活动体验进行汇报演讲,真正化身成为一名小生态学家!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WULI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境内,距首都北京120公里。经过亿万年的沧桑巨变、陆海沉浮,雾灵山成为燕山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118米。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区,素有“一山有三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凭借高大茂密的森林、清澈绵延的溪水、天蓝云白的净空、幽静凉爽的气候,成为京津地区重要生态屏障、被誉为“中国森林氧吧”之一。

【高端营】

小生态学家

科学养成计划

ECOSYSTEM CAMPS/9-14Yrs

营 · 地 · 项 · 目

Our Schedule

DAY1

启动仪式

雾灵山地质考察

DAY2

雾灵山地区乔木树种调查

植物叶性状与物种共存关系研究

夜探-昆虫多样性调查

DAY3

雾灵山地区土壤理化性质调查

探究降雨对不同坡度水土流失的影响

DAY4

雾灵山地区水质情况调查

探究不同石英砂粒径对净水效果的影响

DAY5

成果展示与汇报

愉快结营

活动日期

8月8日- 8月12日

活动时间

活动价格

【09:30—17:30】

5698元/1小住宿5天4晚

适合年龄

9—14岁

活动地点

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点击立即参与

「活动调整因素」

因疫情、天气、活动方等原因,

活动随时会有更改、取消、延期等,

仅供参考,具体以活动实际的现场为准

「退改政策」

行前7天以上取消,退还活动费用100%

行前3-6天取消,退还活动费用80%

行前1-2天取消,退还活动费用70%

活动当天取消,活动费用不予退还

注:如非因主办方原因造成退款,将会有2%手续费

END

所有图片均由品牌方提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涉及法律纠纷由提供材料方承担侵权责任。

教育 · 成长 · 游学 · 社群 · 优品

爱生活的人

终将被生活所热爱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