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第十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原标题:第十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十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父母“行为榜样”+孩子“行为准则”=矫正孩子“不良习惯”+疫苗》

《为何父母“行为榜样”+孩子“行为准则”=矫正孩子“不良习惯”》前言
第一章 母亲:面对孩子“不良习惯”痛苦呐喊为哪般?
第二章 父母:孩子“生活、学习”中,“不良习惯”问题的出现
第三章 父母:孩子“生活、学习”中,出现“不良习惯”问题的根源何在
第四章 父母“行为榜样”:为啥能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五章 父母与孩子:制定父母“行为榜样”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使用说明书
第六章 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为啥能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七章 父母:孩子“行为准则100分教育承诺协议书”使用说明书
第八章 父母问:制定孩子“行为准则”,承诺不守诺怎么办?
第九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奖励”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十章 父母问:到底如何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前面一章里结尾部分,我们曾提到有的父母对于教育孩子方面,有不同的声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不用“惩罚”打骂的,美其名曰“好面不用咂,好孩子不用打”;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是“惩罚”打骂出来,美其名曰,“孩子不打,上房揭瓦”。

如何解释这两个自相矛盾的教子观点的理念与理论 ?

两种不同教育观点,一方面,是“代代相传”的“教子经”;尤其是传统教育影响,体罚孩子作为一种传统,惩罚被人们一代一代不假思索地承袭了下来。

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的理论书,常常自相矛盾,比如,《千万别管孩子:自主教育哈佛启示录》、《千万别管孩子》、《老师,千万别管孩子》; 《孩子不能不管 》、《孩子一定要管》等。

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孩子的观点,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给父母一种教育孩子错误理念: 那就是,一个是孩子不应该惩罚;一个是孩子应该惩罚!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想立竿见影地把孩子给尽快“管住”、“镇住”,用武术话语,就是“一招制敌”,老老实实写作业;有这种思想的父母认为,对于“爱心、宽容、包容、民主、平等、自由、什人性”等教育孩子,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胡说八道”,明明的孩子把我气的“死去活来”,我难道说还有客气教育孩子吗?那么“无法无天”的孩子“蹬鼻子上脸”,我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威信荡然无存,还怎么教育孩子?

因为,在过去上千年,我们的传统就是主要靠体罚教育“当家做主”的,所谓“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些古训都强调了“打骂”的育人重要性。

这些年,实行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出现,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小霸王、小皇帝”,这就是,有的父母对于由于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谁还能批评和惩戒“霸王、皇帝”?况且,一旦孩子被惩罚出了什么问题,谁担当得起?

正是在这样的大气候下,“惩罚教育”日渐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赏识式教育法”“夸奖式教育法”“快乐式教育法”了,“惩罚教育”甚至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

于是,迎合父母的教育理论应运而生。
孩子的教育中,应该有“赏识、夸奖、快乐”,可是,一味的“赏识、夸奖、快乐”,就远离教育的“轨道”。

然而,随着“赏识、快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被广为推广,“惩戒教育”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学校教育,老师们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面对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师纷纷发出“老师越来越难当”的感慨,消极应对的结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内的多数学生利益受损。

一时间,在教育孩子要不要惩罚的问题上,长期以来人们有着争论。一度时期,不少人对惩罚持反对的观点,提出“教育,拒绝惩罚。”有人认为,惩罚,是教育评价过程中衍生出的一种病态形式,是教育者的一种大忌,有百害而无一利。

事实上,就“教育”本身来说,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没有惩罚,教育孩子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其实,就教育本身而言,不仅有“表扬、批评、奖励”,而且应该有“惩罚”制衡、制约。

“惩罚”教育,从某方面来说,也是挫折教育的一种。

所以,没有惩罚,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不过,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家庭教育,父母在“惩罚”孩子的错误,应该用其利而避其弊,不应当以其有弊而弃其利。教育不能滥用惩罚,但也不能没有惩罚。教育不能拒绝惩罚,教育应时刻保留惩罚权。

惩罚有法但无定法。只要父母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罚,教育惩罚就一定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这里应该郑重的说明:不管怎样的“惩罚”教育,都不能以“青红皂白”的“体罚”教育以及“突然袭击”的打骂教育来替代,要知道,惩罚教育与体罚教育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偷换概念”。

那么,父母最关心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不能惩罚?如何惩罚?能不能体罚?如何体罚?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何谓惩戒教育?何谓惩罚教育?何谓体罚教育?惩戒教育、惩罚教育和体罚有什么区别?

一、何谓惩戒教育?

家庭对于孩子惩戒教育

所谓惩戒教育,一方面是指对孩子的违纪行为做出相应的惩罚,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他们戒除某种不良的习惯,在一个,同时,惩戒教育还有制止和预防孩子未来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

惩戒,从字面上看,“惩”重点在于“戒”,其本质是“警戒”,有“劝诫、规诫、训诫”以及“戒备、防备”的意思。

惩戒教育,就是惩治孩子已经存在的过错,就是我们说的“戒”这个字,指“禁止孩子做的事情、孩子不应该做的行为”,可是孩子“做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去实施的一种教育孩子如何改正错误的方式。

同时,“惩戒”教育中的“惩”,既有惩罚的意思,也有“惩前毖后”意思;“戒”就是戒除,合起来的意思就是通过孩子的错误行为实施惩罚,从而达到戒除其不良行为的目的。

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惩戒的意味。

不过,惩戒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父母应该事先给孩子有约定,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有言在先”,有时候也可以说是父母给孩子“打赌”,当孩子没有按照“行为准则”完成任务,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行为准则”的“惩戒条例”来“惩戒”孩子,如此,就会让孩子“心服口服、无话可说”,才能收到好的惩戒效果。

“行为准则”的“惩戒条例”里面,可以制定,孩子自己“惩罚”自己,作为自我教育的“惩戒”。

父母要知道,惩戒教育,不是扇耳光,用脚踹,而有一定的惩戒的“工具”,比如,古代的私塾,就有打“戒尺”的惯例,这也就为惩戒,这个“戒尺”,不仅仅是把尺子,而更是一个“尺度”。

只有这样,才是惩戒的教育,而不轻易地演变为惩罚、变相体罚和体罚。

惩戒过度,就成为惩罚。

“惩罚”过度,很容易就会变味为体罚、变相体罚、心罚。

而适当、适时、合理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二、何谓惩罚教育?

所谓的惩罚教育,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违反纪律”犯错误孩子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对其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控制其不良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采取的一种教育行为,让孩子从中受到警示,以后不敢再犯错。

惩罚的目,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惩罚本身,而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形成一种“敬畏感、畏惧感”: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犯错误,只有受到有“规则惩罚”之后,才能懂得不良行为习惯导致的后果,必须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担负责任,应该自己“买单”,然后,产生敬畏之心,并从中吸取“教训”,做到下不为例。

另一方面,孩子犯错误,若没有适当的“惩罚”,家庭教育就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也会使孩子在走上社会之后,受到更大的“自然惩罚”,到时候真是“后悔莫及”。

父母,要知道,惩罚绝不是单一的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不是为了让孩子难堪,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关于惩罚体罚的界定是什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经说“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惩罚是这门艺术中尤为特殊的,父母要掌握惩罚的艺术,才能真正达到惩罚的目的,让孩子更为健康地成长。

惩罚孩子,事先共同定出标准,根据孩子错误,是不以侮辱为目的,不以父母个人情绪和好恶为执行原因的。

就是先制定“家庭惩罚规则”,当孩子违反“惩罚规则”时就来执行。执行必须严格。比如以前的学校处分,检讨都是这样的性质。

三、何谓体罚教育

何谓体罚教育?

我们看一看【百度百科】的是如何解释?

体罚教育,指对未成年人身体进行错误的责罚,特别是造成身体上的 疼痛 ,具体可以表现为打屁股、 打手心 、 罚站 、罚跪等。

直接的肉体打击是体罚,罚站、罚跑、罚跪、罚蹲、罚面壁、罚体力劳动、用东西故意砸学生等。罚抄写是变相体罚,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等心理攻击也是变相体罚,甚至是比直接的身体打击更易伤害学生的体罚,批评也有变相体罚之嫌。人们已将体罚模糊与泛化,一个体罚加上变相体罚,造成了教师对学生碰不得也讲不得。

变相体罚是指用上述体罚方式以外的其他形式来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同样会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心灵。(体罚教育 百度百科)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惩罚是打骂的代名词,因而常常在报刊上见到少数父母对孩子罚站、罚跪、罚饿甚至虐待孩子致死的报道,这些家长便是对惩罚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有的父母认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一旦有孩子出了不良习惯,尤其再被扣上屡教不改的“帽子”,就会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让孩子尝到肉体上的疼痛,这样学生才能服从父母,父母才有了所谓的“尊严”。不过,此时的孩子大都不是敬畏教师,而是害怕父母手中的那把“戒尺”,一把戒尺只是在表面上简单地掩盖了孩子“问题”的存在,实际上有可能加大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惩戒教育,往往模糊了惩戒与体罚两种概念,认为惩戒教育,就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就是体罚教育。

由于,惩罚概念的模糊,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中的两个极端。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四、“惩戒、惩罚和体罚”教育的区别

1.教育惩戒:是带有手段和目的一种教育方式

惩戒是为 了“戒”,即戒除、预防是目的,它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

惩戒教育,不仅仅促使孩子学会对错误负责,而且,还能使孩子养成遵守“行为准则”的习惯。

合理的惩戒教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使孩子形成坚强的性格,提高孩子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培养孩子勇于正视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炼其意志。

有助于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孩子更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

2.教育惩罚是一种行为、一种手段

从惩罚的起因看,有的因为不良习惯惩罚、有的是学习不好而惩罚。

从惩罚的实施来看,有的随意惩罚、有的是有言在先惩罚。

从惩罚的结果看,有的有效果,有的没有效果、有的还有“副作用、后遗症”等。

关于孩子惩罚,有“主动惩罚与被动惩罚”之分。

主动性惩罚,是指孩子通过学习“行为准则”以后,自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而接受的处罚。

孩子主动惩罚接受教育,这种“惩罚”的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复发。

被动性惩罚,是指孩子学习“行为准则”以后,或者没有学习“行为准则”未意识到或已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拒绝接受教育,被动地接受惩罚。

孩子被动惩罚接受教育,这种“惩罚”的效果不理想,容易意复发。

所以,对于孩子的惩罚,原则上,应该让孩子主动接受惩罚,才能,起到惩罚孩子的作用。

3.关于体罚教育

教育体罚主要强调“肉体的惩罚”。

“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儿童的错误教育方法。”(以上解释均摘自《 现代汉语词典 》)可见,“体罚”从词义上讲,是排除在“惩罚”之外的。只不过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惩罚”,总想到“体罚”,这是对“惩罚”一词在理解上的泛化。

体罚,大致可分为3类:真正的体罚或变相体罚、心理惩罚。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孩子的身体、肉体。

而心罚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父母主要是通过言语和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世界。

与体罚相比,心罚具有隐蔽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

惩戒、惩罚与体罚的根本区别在于,惩戒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不过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

两种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惩戒是无损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体罚则是毫无顾忌对身体恶意侵犯。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质疑声越强烈,越足以说明教育部门致力于理清惩戒与体罚边界的努力十分必要。

要知道,惩戒不是目的,教育好孩子才是硬道理。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关爱孩子的成长进步,关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所以,区分教育惩戒与体罚,对完善教育惩戒制度和有效禁止体罚都至关重要。

五、家庭“惩罚、体罚”孩子危害性表现在哪里?

孩子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也不能滥用惩罚。

因为,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能够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改正错误;也有消极的一面,惩罚不当,操作不好,会导致孩子的挫折感和失败感,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让心理上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1.父母惩罚不当:让孩子有厌学情绪

父母如果经常的惩罚孩子,会使孩子变得沮丧、急躁、忧虑或是冷漠,容易引发或助长孩子的消极情绪厌学情绪,视学校为牢狱,厌学,逃学,甚至辍学。

尤其是暴力惩罚,使得一些孩子仇视父母、仇视老师、仇视同学。

2.父母惩罚不当:让孩子逆反心理

如果惩罚不当,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并且,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父母惩罚不当:孩子会模仿父母“暴力体罚”行为

有的孩子,受到父母惩罚,导致孩子用同样的手段对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周围事物发泄破坏性行为,如以虐待小动物、欺侮小同学来发泄内心的痛苦与憎恨。

(1)欧阳维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暴力体罚”的教育危害

对于问题,还是让一位成功的人士来回答——

欧阳维建是著名教育活动家,他成功地推动了李阳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暴力体罚”的教育危害: “欧阳维建长在贫寒的农村,兄弟姐妹五个。也许是因为生活太艰难了,父亲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动辄打骂。他无处申冤,只有挥拳打老二,然后老二打老三,老三打老四,老四打老五,老五无人可打,只有去学校打同学。在家庭教育的盐碱地里,可怜的老五被逼出了家门,赶出了校门,流失于社会,成为少年犯进了监牢……”(周弘 著 《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 北京出版社2004年5月 第一版 第128页)

所以说,“打骂”是“监牢”、是“地狱”,你应该相信,有的说了,我经常打孩子,越打越老实。实际上,他这个老实假的、装的,有一句话,叫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时间一到,晚矣?后悔就来不及。

“打骂”是“地狱””、是“地狱”,希望在高抬贵手时望“三思而后打”?!且记!

有的孩子,受到父母惩罚以及暴力体罚,导致孩子对于自己最亲近的人痛下杀手,这样就会出现人伦悲剧的教育“事故”发生。

从2018年12月2日沅江12岁儿童弑母案发,到2019年3月16日盐城13岁男孩家中砍死母亲案件,满打满算,105天,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105天,就有3个未成年弑父母,况且1个还有12岁的儿童,2个13岁少年,这是什么概念?

下面,我们举例子来看一看暴力体罚的危害性到底有多么严重。

(2)12岁儿童因20余刀弑母,因吸烟被母亲用皮带抽打

2018年12月2日晚9点半左右,湖南省沅江市泗湖山镇八百亩村发生一起未成年人持刀杀害亲生母亲的案件,嫌犯系一名12岁在读儿童,

12岁儿童因抽烟被母亲用皮带抽打,可是,她的儿子,却用20余刀砍向生他的亲生母亲。

据媒体报道“12岁的吴佳某康在家吸烟,被母亲陈某艳发现。一气之下的陈某艳用皮带抽打吴佳某康。母子发生激烈的争执,正在气头上的吴佳某康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致其母亲当场死亡。”

可是,谁也不会相信,谁也不会想到,一个12岁的儿童,因为抽烟被母亲用皮带抽,竟然,把与自己有过“生死之交”的母亲,用20余刀活活砍死。

砍到什么程度?

据2018年12月5日《每日人物》记者朱江 袁颖报道:“每日人物获得一份案发现场视频中了解,案发地为二楼主卧室,房间内有多处大片血迹,现场物品杂乱倒地,有打斗痕迹, 其母亲的双手被砍断,头皮被刮下,全身遍布刀伤。”(湖南12岁小学生持刀杀母,村民:抽烟多年,和妈妈关系一般般 2018年12月5日 《每日人物》 朱江 袁颖 报道)

“为什么要杀死妈妈?”

“妈妈不好。”

“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错了……但是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那以后怎么办?”

“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2018-12-14环球网)

这是12岁的湖南沅江泗湖山镇少年小吴(化名)杀死自己母亲后给出的理由。

若无其事的他,并不能理解别人的疑惑。他知道自己错了,但觉得错误不是太大——“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我杀的是我妈,又不是别人,凭啥不让我上学?”

孩子的,言外之意,我母亲打我,我杀妈妈,没有错。

母亲打孩子的想法是,我的孩子,我打也是没有错。

可是,母亲的无知,就在于自己打自己亲生的孩子,不知道错哪里,

于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亲生孩子杀害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现在的孩子弑母已发展成为未成年人。

这几年,12、13、14、15岁等孩子弑母的人伦悲剧,接二连三发生。

(3)未成年人弑父母根源:是孩子模仿父母行为“以暴制暴”

从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 12岁的男孩吴某康持刀丧心病狂连砍20多刀将其34岁的生母杀死了于家中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南 13岁的罗某用铁锤杀害自己的父母 到2019年3月16日江苏建湖13岁男孩子家中杀死亲生母亲,这105天,3个未成年弑母:1个12岁,2个13岁! 2020年 2月24至2020年5月23日,90天3个未成年弑母:1个3岁,2个15岁!

【1】2020年5月23日, 山东诚功律师事务所一位45岁女律师张杨,被与自己相依为命13年的15岁女儿,以按摩为借口,从后面用绳子活活勒死的,并且,装在行李箱里;做完这一切后,女儿反锁了家门,一个人和行李箱中母亲的遗体一起待了2天1夜,直到东窗事发。

【2】2020年3月10日凌晨1时许,厦门湖里一中学生因家庭矛盾持刀砍父母,母亲当场身亡,父亲受伤,犯罪嫌疑人是15岁的儿子。

【3】2020年 2月24日眉山东坡,13岁 的儿子刘某某,把与他相依为命7年的36岁的单亲妈妈砍死;25日0时许,刘某某报警称,说自己将母亲卓某杀害于家中。

【4】2020年12月3日,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发生一起“弑母藏尸”案。该县兴隆二中一名14岁女生刘某与母亲发生口角,争执中用刀将母亲捅死。事发后处理干净现场,装入编织袋藏尸冷库,自己则对外人谎称妈妈跟陌生人私奔出走。直到3个月后的201年3月12日才被发现,黑龙江巴彦县公安局兴隆镇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刘某财报警,称其儿媳庄某在家中被杀。3月13日零时许,警方将其抓获。经审,刘某某对与其母亲庄某发生矛盾,将其杀害的事实供认不讳。嫌疑人刘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5】2019年3月16日,江苏建湖13岁男孩子家中杀死亲生母亲。

【6】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镇12岁的男孩吴某康持刀,丧心病狂连砍二十多刀将其34岁的生母杀死了于家中。当警察带着吴某康回去指认现场时,他居然还能笑得出来。

【7】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南县发生一起凶杀案,13岁的罗某用铁锤杀害自己的父母。

【8】2017年12月份,四川大竹13岁少年弑母,因母管教严厉。

【9】2017年8月11日徽省郎溪未满14岁儿子涉嫌弑母,竟然就在自己的家门口 。

【10】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凌晨4点半,山东青岛即墨市17岁的王兴(化名)扬起手中的斧头,砍向40多岁的亲生母亲。他用沙土把母亲埋在自家院子里的鸡圈下面,带着1200元钱开始逃亡。这起发生在一个农民家的弑母惨案,令人震惊。警方在成都抓获这名少年时,他没有懊悔,神情淡然。

【11】2016年9月16日,黑龙江省肇东市16岁的女儿弑母。

【12】2016年9月15日,中秋节,山东青岛即墨市17岁的王兴(化名)扬起手中的斧头,砍向40多岁的亲生母亲,他用沙土把母亲埋在自家院子里的鸡圈下面,带着1200元钱开始逃亡。

【13】2014年12月份,南昌13岁少年何林掐死母亲并抛尸:只因斥责打骂他学习不努力,写作业都能睡着 。

【14】2012年9月17日上午,白银市13岁很有礼貌的初二少年,在熟睡中勒死母亲去网吧上网:因遭责骂起杀机 。要知道,何林父亲是一名狱警,每周回来一趟,母亲原本有个稳定的会计工作,但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及生活环境,特意在南昌买房陪读。

【15】2012年2月,河南郑州一名17岁的高中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后来,这个孩子称:一点也不后悔,终于解脱了,不用学习了。

【16】2011年8月31日中午,安徽省14岁女孩小玉将买来的两包鼠药放进米饭里,小玉的母亲邓女士食用了米饭后,当即出现呕吐症状,数日后邓女士在家中被发现身亡。亲眼看着母亲吃下有毒米饭出现中毒现象疼得满地打滚,当时逆反心理强烈的小玉非常冷静地拔掉家中电话线,还拿走了母亲的手机等物,然后返回学校。

【17】2011年3月7日,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一名15岁初二少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妹妹。因为害怕母亲将自己抽烟的事告诉父亲,事情源于3月4号中午放学回家,由于母亲在他的房间里发现一包烟,这让这个15岁少年十分害怕,为了不让母亲把他抽烟的事告诉父亲,从而招致一顿打骂,他这才起了杀念!

更让人惊讶的是,3月8号凌晨5点,犯罪嫌疑人将他母亲和妹妹杀死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留在了房间里,守着母亲和妹妹的尸体呆了半天,接着又制造了被人撬门、入室盗窃的假现场。这个手段对于他这个年龄段来说是相当高明的。

要知道,这个15岁少年杀人,学校一直品学兼优,老师同学难置信、担任过班长、课代表的孟头在同学们眼里不仅成绩好,而且特别讲义气,很愿意帮助人,如果有人值日不愿意扫地,他都愿意帮忙。

人伦悲剧的发生,就是暴力教育导致。

【18】2011年,随州14岁网瘾少年张多(化名)在索要“上网费”未果后,举起菜刀将母亲砍死。

【19】2010年11月,攸县,某中学初三学生么么因沉迷网络游戏,遭父亲打骂,用匕首在父亲的胸部连捅数刀,因害怕母亲报警,又对着母亲连捅数刀。最终父亲当场死亡。

【20】2009年12月13日,陕西镇安县云盖寺镇初级中学初二学生文文弑母。

【21】2009年1月,湖北谷城县,某中学高一学生、15岁的林平(化名)在与父亲的争执中,持刀将37岁的父亲宋友林刺死在网吧外。

【22】2007年6月12日,河南17岁张明明向母亲要上网费未果,在广东白云区瑶台村打工一出租屋内拿菜刀将母亲砍死在卧室,并将在场的父亲砍伤后逃离现场。

【23】2007年4月,四川荣县,某校初一学生钟后憾(化名)因为找不到上网的钱,杀害了自己的外公和母亲。杀人后天一亮,他就一头扎进了电子游戏厅。

【24】2004年11月10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包土羊乡13岁女孩小毛因为经常遭到父母打骂,于是怀恨在心,把农药倒进父母吃的糯米饭中,致使双亲被毒倒。

【25】2001年7月15日,云南安顺市一对15岁的孪生姐妹因嫌父母管教过严,竟将剧毒鼠药拌进稀饭中,最终将亲生父母双双毒死家中。此前,二女策划并先后用煤气、鼠药两次杀害父母,因故未达到目的,最后,二女将6瓶“毒鼠强”放进稀饭中,终于将父母毒死,作案后,她们拿走家中存款及2000余元现金、两部手机,逃到一网友家躲藏。因为,两姐妹中考后均未考上重点高中,因怕回家被父母责骂,拿到成绩的当天就到镇宁一同学家玩,不料当天便被母亲罗炳春找回,回到家中又被父亲责骂。两姐妹商量,只有弄死父母,她们才能“获得”人身自由。

【26】2015年河北90后女孩王某雇凶杀母被骗80余万元,因为谈了一段异地恋遭到母亲反对,便对母亲怀恨在心。2014年9月中旬,王某联系网友李某企图雇佣李某杀害母亲,约定酬金十万元。据报道,王某,自幼父母溺爱,由于家庭环境影响,王某性格叛逆任性,我行我素。

我们是否记得,20年之前,2000年1月17日中午,浙江省金华市16岁高中生徐力用榔头砸死母亲,举国震惊,舆情汹汹。

还有关于未成年人弑父的新闻报道——

2018年3月18日(周日)下午,湖南洞口县一家庭因补课问题发生争吵,过程中,15岁女儿连刺父亲8刀致其身亡。据报导,罗春光是湖南邵阳下辖洞口县小有名气的中学老师,其15岁的女儿罗依是当地最好的高中——洞口县第一中学的尖子生。

上面这些未成年人弑父母,大都是,因为父母的暴力教育导致的。

如今,未成年孩子弑母案件,一桩桩、一件件、接二连三发生的类似事件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我们想一想,十几岁的少男少女,这个年龄本来正是单纯善良的年龄,似一张张白纸,本该是在上面开始书写灿烂人生的时候,这些孩子们却做出了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成了”杀人犯“,并且杀害的是自己的亲生父母。

从这10多年间近20起,未成年人弑亲血案中看,母亲,成为自己亲生的孩子被害的“传染病”的“重灾区”、“高发区”,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如何解决?有没有医治活着弑母“传染病”的“疫苗”?

这些,只是弑母案例的一部分,举不胜举……

这些频频发生的弑母案——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是让人触目惊心、痛心不已!

心痛之外,我们该反思些什么?反省些什么?

这些,带血的警示:父母能够警醒什么?警悟什么?

现在,是我们应该刨根问底,一个12岁的儿童20多刀弑母后,为什么还会如此淡定“接母亲电话、回复母亲微信、拿母亲手机请假、带着2岁弟弟同睡案发现场15个小时未曾离开”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12岁,是什么年龄?

是儿童!

如今,亲生儿子,丧心病狂的弑母、弑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可是,一个12岁的儿童,对于母亲的手段如此残忍、残暴,简直是空前绝后,再加上 ,他弑母以后的若无其事、无畏无惧的样子,可谓是前无古人;不过,他日,有没有后无来者,还不好说。
为什么?
因为,这年月,这环境,别说是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都在家里面,也会出现,比如:孩子“抽烟酗酒、逃学厌学、打架斗殴、追星攀比、性格孤僻、冷漠亲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撒谎欺骗、谈情说爱、花钱无度、沉迷网络、参与盗窃、玩暴力的不良游戏、进入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不良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问题,也是问题多多,这是千真万确。
2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孩子不良行为的解决,同时,我接到无数个不是留守儿童父母的电话,头痛的也是这些不良习惯问题,只不过,问题不是特别的突出,不过,这几年,就不一样啦,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比留守儿童还多。
面对,孩子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的父母,往往就是吼叫,打骂,孩子小时候,基本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
殊不知,孩子一大,这样立竿见影的教育方法,不灵验啦,父母,没有改变教育方法,反而更加吼叫,打骂。
今天,就拿12岁儿童的母亲来说,面对孩子的逃学、抽烟、玩游戏,不是用智慧的教育方法,而是,用皮带抽打。
如此打骂的教育——
解决问题没有?
教育好儿子没有?
一点点问题,都不能解决。
要知道,孩子不良习气的沾染,并不是一天能形成的,而是长期在一个环境当中形成的。
孩子不良习惯,一旦形成了,光靠简单的教育方式责骂、抽打、恐吓,是绝对不能的解决问题的。
父母打骂教育,有时候,表面上,有效果,这种效果,有的孩子就是一种是阳奉阴违的伪装出来的,目的,就是麻痹父母。
反过来,孩子的对抗就是“再撒谎、再逃避、再对抗、再反抗”,就是我们说的再叛逆,最终的叛逆就是以“造反”的形式反抗,要知道,这种“造反”往往是残忍的不可想象的残暴的反抗,那就是疯狂的举动——磨刀霍霍向爹娘,这也是千真万确的。
这是什么教育,这是以暴制暴教育。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磨刀霍霍向猪羊,现在成为磨刀霍霍向爹娘”的原因之一。
爹娘,在孩子眼里,就是猪、就是羊,“霍霍”你,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毛骨悚然、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简直是小菜一碟。

12岁儿童,20多刀霍霍”母亲,就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才会如此无畏无惧!

我们是否想过,按照我们正常人的思维,从晚上9点多案发到次日中午邻居发现并报警,这大约15个小时里,他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与死去的母亲共处一室,我们实在不得而知,小小年纪却如此冷血与残忍,这让我们在震惊与痛心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让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成了令成年人都毛骨悚然的恶魔。

我想,这在我们中国可以是首例,在全世界也可以说是首例。

到底与母亲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如今,死者已矣,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不能一味纠结于案情,不能一味纠结于“鸦知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去谴责这个12岁的儿童。

现在,是我们应该刨根问底, 一个12岁的儿童20多刀弑母后,为什么还会如此淡定“接母亲电话、回复母亲微信、拿母亲手机请假、带着2岁弟弟同睡案发现场15个小时未曾离开”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这是一场悲剧。

我们的父母们,都该反思反思了。

只有反思与警醒,才是解决问题根本。

我们当务之急要给儿童补心理教育这门课!

以防止此类悲剧再次发生!

105天,3个未成年弑母:1个12岁,2个13岁,根源何在?如何解决?

今天,12岁的儿童20多刀弑母背后,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什么?

反思与警醒,才是根本。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的应该向“暴力体罚”说不。

不是吗?

有的父母,为了矫正孩子“偷钱、撒谎、玩游戏、吃饭、睡觉、发脾气、丢东西”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大都是“惩罚、打骂、关警闭、越打越骂、越生气。”
于是乎,有的父母把孩子给“暴力体罚”一命呜呼了。

4.有的父母惩罚不当:导致孩子致死

(1)泰州一母亲打死8岁儿子:孩子死前这两句话令无数爸妈心碎

泰州一母亲打死8岁儿子被批捕,曾用缝衣针戳儿子数十下,孩子死前这两句话令无数爸妈心碎

2018年1月5日晚上,泰州泰兴黄桥发生一起悲剧, 因9岁(实则8周岁)儿子犯错,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失手将其打死。 3月20日,失手打死亲生儿子的陈某被泰兴检察院批准逮捕。

在现实生活中,动手打骂成了最高效、最解气、最便捷的解决方式。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有很多父母因为没有把握好尺度,酿成了人间悲剧。

泰兴发生的一起妈妈打死8岁孩子的事件相信大家都记得,而这位妈妈陈某已经被泰兴检察院依法批捕。

事情的起因,仅仅是因为孩子把妈妈的手机弄丢了。

在外面寻找的过程中,妈妈还觉得孩子说谎,就用手背打了孩子两个耳光,可是手机还是没有找到。

本来还在气头上的妈妈发现孩子的英语作业没有做完,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用木棍打了孩子的手心两下,要求孩子马上把作业写完。

但是孩子脾气硬,就是不愿意动笔写作业,妈妈更加火冒三丈,拿起手边的木棍,把孩子暴打一顿,包括孩子的屁股、手部等地方。

雪化了,手机找到了,可是孩子却没了,随着雪花消失了……

等待陈某的除了日日夜夜的悔恨,还有刑罚上的痛苦折磨,就算她如何悔恨,孩子终究回不来了。

“妈妈,我很孤单,我想要你陪我。”

“妈妈,你听我解释!”

在两位女检察官面前,母亲回忆孩子那天说的两句话,哭得不能自已。

泰兴市人民检察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相关案情。(母亲打死8岁儿子被批捕,曾用缝衣针戳儿子数十下 2018-03-23黑龙江晨报)

失手打死孩子并非个例——只因为孩子写作业,妈妈亲手打死8岁女儿。

8岁小女孩小昕刚上小学三年级,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回到家以后妈妈一般都会帮她辅导作业,可是妈妈不是一个好脾气,小昕遇到问题不会时妈妈总是忍不住就会发火,甚至动手打骂两下。

这天,小昕回家以后照常写作业,妈妈因为有点事就没有在身边。

小昕看到妈妈不在身边,难得的放松机会,就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画笔,画起画来,一玩开就忘了时间。

妈妈回来以后看到小昕没有在写作业,立马就火冒三丈,动手照着小莉就是一顿打。

可能妈妈也是失手,小昕被打得直接晕倒。赶紧送医院,医生直接推到急救室,可还是没有救回来。

看着可爱的女儿死在自己的手下,这位妈妈痛苦万分,哭晕在自己丈夫的怀里,嘴里还一直在念叨着:

“都是妈妈不好,你想学画画妈妈就让你学画画,你回来吧,妈妈不逼你学习了”。

医院实施了抢救措施后,小昕的妈妈终于醒来了,可是她却一直在哈哈大笑,医生确诊,小昕妈妈因为过度刺激,造成了精神失常。

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因为妈妈的暴脾气而解散了。

生活中父母们打骂子女是比较常态的,很多爸妈们都信奉棍棒出孝子这句话。

因此小孩子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不能另父母们满意,大多都免不了一顿打。

可是以打骂来作为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也就造就了很多不合格的父母,他们任意打骂孩子,把孩子当成泄气口,出气筒,让孩子承受无边无际的痛苦。

说实话,孩子又做错了什么呢?让父母随意辱骂?

(2)40岁的母亲周芸:为矫正8岁儿子的不良习惯,被活活打死

据媒体报道,2018年元旦刚过,江苏某县工厂职工周芸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起床烧水,做早饭。她给儿子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然后来到儿子房间叫他起床。可是发现8岁的儿子明明没有睡在床上而是躺在床边的地上。周芸跑上前去抱住他却发现他全身冰冷。她不停地喊儿子的名字,但明明却没有任何反映。周芸吓坏了赶紧拿起手机拨打了120。

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明明面色苍白,双眼紧闭。急救人员翻开明明的眼皮看了看瞳孔、摸了摸他的颈动脉, 发现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体征。“孩子已经没有了”急救人员低声说道。周芸瘫坐在地上,她抱着儿子的尸体号啕大哭,拼命地摇晃着明明的身体大声喊着:儿子你快点醒过来吧,妈妈保证再也不打你了。 急救人员听到周芸的话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于是立即拨打了110。考虑到周芸是因为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具有坦白情节并取得了丈夫的谅解。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十至十二年有期徒刑的量刑建议。 2018年7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建议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周芸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守护明天》 20191030 妈妈 再给我一次机会 )

孩子的不良习惯的形成, 作为孩子的母亲,不知道如何矫正,感觉到打就能够矫正,这是在开国际玩笑,结果,孩子打死了,自己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这就是暴力体罚教育的人伦悲剧。

(3)父亲体罚11岁女儿致其死亡 法庭上他说只想吓唬孩子

据报道,2014年5月,杭州一处出租房的车棚里传来了女孩的哭声。几十分钟后,哭声戛然而止,车棚里走出一个满面慌张的男子抱着奄奄一息的女孩……

这是一个父亲和他的女儿。后来父亲说,因为女儿多次抄作业,他气不过,用绳子绑住了她,但未料想仅仅20多分钟后,女儿竟窒息死亡。 (父亲体罚11岁女儿致其死亡 法庭上他说只想吓唬孩子2014年09月03日 浙江在线)

这个父亲惩罚孩子多次抄作业,初衷只是想纠正孩子错误的言行,帮助孩子变成更优秀的人。

可是,这个父亲忘记了用“绳子绑住”孩子恶果是什么?

家庭教育暴力惩罚孩子,轻则对孩子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重则,有的孩子被父母致死。

这是家庭教育的悲剧。

(4)山东邹平一母亲嫌7岁女儿吃饭慢:拿铁棍打近1个小时,被活活打死

据报道,2019年一个母亲嫌孩子吃饭慢,竟打死7岁亲生女儿!拿铁棍打了近1个小时。

据 齐鲁晚报报道,2019年8月3日下午2时,山东邹平的一家出租屋内,董倩一家四口正在吃午饭。大女儿小英因为吃饭慢,被董倩不断提醒:“ 你再吃这么慢,我就打你了。”
说着就让小英父亲郭文(化名)把小女儿抱出去,插上卧室的门,拿起一根铁棍开始殴打她。
“我也不敢拉架,我一阻止,她也打我。”郭文告诉记者,孩子被打了一个小时,他被关在门外面不能进去。后来开门后,发现小英身上都是伤。他把小英抱回卧室后,便和董倩吵起来。
郭文说,鉴于此前妻子也多次殴打过的自己,郭文这次和董倩吵了一架后,便离开家,去附近买了一包烟,在路边抽起来。不久之后,董倩给他打电话:“不要以为躲出去,就没你事儿了。”
他回到家,看到女儿小英带着一身的伤正在喝水,他心疼地把孩子抱回卧室,“孩子告诉我,她想吃凉的,想吃雪糕,孩子妈妈也不允许。” 郭文哽咽道,他多次想把孩子送往医院,董倩都阻止了,还和他吵架,并打了他好几耳光。
郭文没有办法,便给孩子姥姥打电话,希望可以管管董倩,但是一直没有打通电话。
郭文说,后来,孩子一直说肚子疼,下午5时多,他打了120,眼看着孩子不行了,不等120救护车赶到,便抱起孩子赶往医院。从家到医院,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郭文连闯了几个红灯,赶到医院后,小英也没有被抢救过来。
下午6时左右, 老家的爷爷奶奶接到小英被打的消息,便立即赶来邹平,他们到达时,孩子已经去世。(痛心!嫌孩子吃饭慢,母亲竟打死7岁亲生女儿!拿铁棍打了近1个小时……2019年08月08日齐鲁晚报)

我的天,这孩子的母亲真是脾气大。

打丈夫!
打孩子,能够活活打死!
近年来,类似父母谩骂暴打孩子致死的新闻频频曝出。
2019年4月份,一名17岁男孩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的新闻就非常触目惊心。
男孩是一名在校职高学生,据说他在学校与同学产生了冲突,遭遇了母亲不停的批评和责骂。
就在母亲载着他途径卢浦大桥时,将车停在危险的路中间,少年随即打开车门纵身跳下大桥。
短短的几秒钟,孩子跳江当场毙命,母亲看着桥下的孩子,双膝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5) 因写作业太淘气 母亲误拍8岁女儿后脑勺致其身亡

央广网西安2015年8月12日消息: 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一个8岁的小女孩在家突然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被送医院后孩子仍然不幸身亡。当时家长误以为孩子可能是食物中毒致死,但警方调查后发现,孩子竟然是被自己的亲生母亲失手打死的。
孩子的母亲朱某说,事发当天因为孩子写作业多次淘气,她曾随手拍打了几下孩子的后脑勺,没想到造成这样的悲剧。但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看起来平常的拍打竟然直接导致孩子死亡。(因写作业太淘气 母亲误拍8岁女儿后脑勺致其身亡 2015-08-12 央广网)

孩子在家写作业时态度不认真,写错了不少,妈妈一时生气,就打了女儿的后脑勺几下。

不料,女儿开始头晕呕吐,被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

经过尸检,医生发现孩子是因为外力导致的颅内挫裂伤而死亡的。

也就是说 ,妈妈的一个巴掌,就断送了孩子的一条性命……
许多父母原本也只是想稍稍责罚一下孩子,让孩子改掉不良的恶习。
然而,却未曾想到,自己无意识的一句骂语,一个巴掌,竟都可能对孩子造成生命的威胁。
暴力体罚,是父母父母教育孩子是“尚方宝剑”,一打就“灵”。
父母,根本就不知道暴力体罚的后遗症的多么严重。

孩子,对于父母批评打骂式的暴力惩罚,也许会让孩子“短暂”地听话。

这是因为孩子“太小”无法和大人进行武力对抗,因此会选择暂时的妥协。
要知道,孩子经过父母暴力体罚的压抑情绪不会消失,会积压在那里,产生对父母敌对心理或是对自己的身心造成攻击。
殊不知,孩子一大,暴力体罚的后遗症就慢慢暴露出来。
有的 孩子会自杀自残、有的孩子会弑父母、有的孩子会抑郁、有的孩子攻击别人、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孩子与父母老死不相往来一辈子没有原谅的主要原因。
下面,我们看林肯父亲暴力体罚,对于他伤害的多么严重。

(6)林肯父亲暴力体罚:让他一辈子没有原谅父亲

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小时候,在继母的言传身教下,是非常喜欢读书与学习的。

林肯的读书学习情况,与毛泽东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把农活看得比读书、学习更重要,因为看书父子之间很不愉快。

林肯的父亲,对于儿子学习,也是如此。

学会阅读后林肯对书便爱不释手了这使得雇佣林肯干活的农夫抱怨他太懒;有一天老汤姆忍无可忍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林肯一记耳光把他打倒在地林肯哭了却没说什么。
关于林肯挨父亲暴力体罚,卡耐基在他写的《卡耐基成功之道》也提到过:因为林肯总把书带到田间,有空就读,有空就说。雇用林肯的农夫抱怨他太懒,“懒得可怕”,他坦然接受这种指责。他说:“家父只教我干活儿,可没教我喜欢它呀。” 林肯的父亲老汤姆终于断然命令:一切愚行必须停止。可惜命令并未发生效用,林肯继续说笑演讲。有一天老汤姆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林肯一记耳光,把他打倒在地。林肯哭了,却没争辩什么。父子之间的隔阂于是产生,而且终生都未能改善。林肯虽然曾在父亲晚年时资助他,可是1851年,老汤姆卧病垂危时,林肯并未前去探望,他说:“如果我们现在碰头,恐怕不但不太愉快,反而会很痛苦。”(卡耐基成功之道 第三节 以林肯为榜样)

于是,父子之间的隔阂就这样产生。

以后,林肯父子他们之间后来虽然很少再发生这种正面冲突,但父子关系从此出现了严重的裂痕,这一矛盾一直到父亲去世也未能完全化解,而且终生都未能改善。

这是因为,父 亲的一巴掌在林肯心里播下了暴力的种子,让林肯一生都没有从父亲暴力的的阴影中走出。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精神虐待阴影、体罚虐待阴影”在林肯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得林肯一生都不能对其父亲的暴力予以原谅。
林肯,之所以没有原谅他的父亲,这是其童年,受到父亲“精神虐待的心理阴影+体罚虐待心理阴影”导致的恶果。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不原谅他的父亲,给我们什么“警示、警醒、警悟”?
警示:我们的父母,要知道“孩子大了,三分客;半大小子,气死老子”。
警醒:我们的父母,要“尊重、宽容、信任、原谅、接纳、欣赏”孩子。
警悟:我们教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在这里,我呼吁——

我们的父母:要尊重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老师:要尊重我们的学生!

可是,今天的家庭教育,根本不尊重孩子,我们的父母恰恰热衷于暴力体罚孩子。

因为,打骂教育倒不单纯是为了显示父母的权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所支配,那就是“不打不成才”。

这实际上是旧时期、彻头彻尾“家庭暴力”的现代版。

其实,一句话说完,暴力教育孩子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

下面,我们先看《红楼梦》中的“狼爸”贾政,是否打掉宝玉的不良习惯?

六、“狼爸”贾政,为何没有打掉宝玉的不良习惯?

《红楼梦》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

其实,《红楼梦》是一本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同时,《红楼梦》是一本教育孩子的书,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红楼梦》里面都有,中产阶级的贾政对儿子贾宝玉能“北大、清华”焦虑情结和当下很多父母的焦虑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看“狼爸”贾政,是如何教育宝玉的?

贾宝玉,是荣国府嫡派子孙,钟灵毓秀,天资聪慧,“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是由于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他身上拥有太多富家子弟的不良习气“任性、幼稚、胡闹、贪玩成性、不喜欢读书”。

那么,在《红楼梦》中,贾政是如何教育犯错误的儿子贾宝玉?如何纠正宝玉的不良习惯?

一个字,那就是“打”!

说打孩子的老爸,谁能打得过“狼爸”贾政?

“狼爸”那将贾宝玉可是往死里打!

此时此刻,贾政妻子王夫人是如何看丈夫打孩子?

贾政妻子王夫人:上前阻拦,威胁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红楼梦》“宝玉挨打”)

此时此刻,贾政母亲老太太是如何看儿子打孙子?

老太太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红楼梦》“宝玉挨打”)

贾政为教育宝玉,对其实施“笞挞”,这一情节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见。

教育犯错误孩子时,父母经常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有的孩子的爷爷奶奶,在一旁护孙子。

“狼爸”贾政,为何没有打掉宝玉的不良习惯?

贾政是个真正的封建“正统人物”;贾政是个真正的封建“卫道者”。

贾政是个“教子有方,治家有法”之人;贾政是个“自幼酷喜读书”之人;贾政又是个“最喜读书人”之人;贾政又是个“大有祖风”之人;为何宝玉却偏偏是个“叛逆”之人?

原因是贾政夫妻教育理念不合,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在同一阵线上,贾政母亲老太太一定会护着宝玉,还在溺爱孙子。 这就让宝玉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有空可钻,因为,每一个小孩子都是利己主义者,孩子非常清楚家里谁的势力大,谁会向着他、护着他,就会认为谁护着他谁就是正确的,不良习惯就不会纠正。

“父与母、父母与老人”这种教育的不统一,就会强化孩子不良习惯行为“发扬光大”,你会发现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不良习惯会越改越难,于是,好出现我们说的,为什么孩子的“坏毛病、坏习惯”越教育越多的原因。

古人说得好“一个打,一个护,到老不上路。”
贾政家里而是“一个打,两个护,到老就更不上路。”

同时,由于宝玉家庭环境问题,宝玉经常给父亲玩“捉迷藏:游戏,宝玉只要一听见贾政出门,不在家时,就高兴的不得了;一听见贾政要回家时,就紧张的要命“背后发凉、头皮发麻、心里怕的很”,可见,宝玉看见父亲贾政,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怕得要死。

为此,宝玉身边的那些姐妹们,经常为他抄写作业。

在《红楼梦》第26回,写到“无精打采的贾宝玉,一会儿玩雀儿,一会儿玩鱼儿”。当碰见侄子贾兰拿着一张小弓,追赶一只小鹿。贾宝玉道:“好好的射它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贾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说着,又到潇湘馆去了。

这段文字很妙,一个富贵闲人的无聊,与贾兰的积极勤奋的人生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样,宝玉的“任性、幼稚、胡闹、贪玩成性、不喜欢读书”不良习惯,无论如何,是不可能解决的。

看起来,“狼爸”贾政,并没有打掉宝玉的不良习惯。

看起来,“狼爸”贾政,也不能将宝玉打进“清华、北大”!

不过,中国“狼爸”萧百佑人家说了,他有办法——“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

萧百佑的教育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被称为“中国狼爸”。(萧百佑百度百科)

可是“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并非“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打孩子。

要知道,萧百佑在执行体罚的过程有2点可以借鉴。

一是家规事先定好,规矩非常一致,孩子做错了什么,要打哪儿、打几下,孩子知道体罚不是父亲气头上的冲动。

二是他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绝对尊敬,他对自己的母亲也十分恭顺。立的行为规范自己先做到,身教大于言传。

在“狼爸”萧百佑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带来了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鸡毛掸。

他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选择了延续家族传统。

萧百佑表示,他并非是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萧百佑说。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我都是以打为主,”萧百佑说,“但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此后,我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萧百佑百度百科)

中国狼爸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是教育吗?

如果说的话,这说明“狼”爸真的掌握了打的力度——“因材施打”,看同样是“打”,也需要撑握一个度。
看人家“狼”爸打孩子就掌握着一个“打”度一一打之前要说明为什么要打你,什么时间打你,怎么打你,打的让你心服口服。不打则矣,打.就要打岀科学.打岀艺术,打的让他三个孩子都考上北大。
如果你还没有像狼爸那样,掌握了打的力度,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北大,劝君千万不要盲目的学“狼”爸打孩子,否则,估计百分之九十八的把你的孩子给打的离家岀走、打的讨学厌学、打的迷恋网络、打的进监狱、打下地狱。
这并非危言耸听,这不仅仅是你只有一个孩子输不起的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打”字,它会在孩子幼小的,纯洁的心灵播下一颗暴力的、仇恨的种子。你千万别小看这个种子,它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为什么?因为靠打的孩子,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驯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孩子的心格扭曲、心理变态。
古人云:“孩子了大了三分客”,这就是说给青春期的孩子面子,从心理学角度说那就是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必须尊重,这是一个人成长的过,不可缺的;尤其是对于犯错误的青春期孩子更应“三分客”。
北大生有几个是靠打进去的?
为什么有的还没有打着就离家岀走?
为什么还没有打就命丧黄泉?
你还打谁?打空气?
你打得着吗?

现在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种种不良习惯的纠正,父母往往采取就是“打骂”教育方式,其实,正是父母这种“打骂”错误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对于其的不良习惯,给父母们“发扬光大”啦!

让父母们越“打骂”孩子,孩子们就越“不听话”,孩子们的情况就越“糟糕”,孩子们的问题就越“多”。

如果不去研究、探讨“为谁学?为何学?何时学?如何学?”的教育问题,靠打、靠骂行吗?

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靠打孩子行吗?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偷”钱孩子的呼声:“叔叔阿姨当您高抬贵手时,请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我们这些屡教不改的孩子。”

七、“偷”钱孩子的呼声:请不要再打我们这些屡教不改的孩子

对于父母用“打骂”来教育孩子的效果,一个孩子曾经告诉我“他们的爸爸、妈妈只知道打,一次比一次狠,越打我越偷你们的钱,你们打打打,我就偷偷偷,越打越偷,打的狠偷的多,哈时间不打我就不再偷,如果继续打的话,最后的结果偷的让他们找不到人,叫你们人财两空,你们家的钱再多我永远也不偷。

哼!看你们还打谁?有本事你对空气打呀!打呀!!”

这是,我接触的一个教育案例,为了教育更多的孩子,经过孩子的同意,下面是《“偷”钱孩子的呼声:请不要再打我们这些屡教不改的孩子》全文如下。

叔叔阿姨当您高抬贵手时,请手下留情不要再打我们这些屡教不改的孩子。

我叫李小﹙注化名﹚,今年14岁了。由于我是家中的独生子,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小时候我很调皮,经常偷家里的钱买零食吃和小玩意,虽说把爸爸妈妈气得直咬牙,气虽气,加上我小时候学习很好,他们仍无办法。后来偷钱次数多了,在劝说无効的情况下,只好靠打我来解气。爸爸经常请我吃“竹笋炒肉丝”,往往吃一次便半个月难忘。于是,我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不知不觉中加入老师讨厌、父母嫌气.同学嘲笑的“差生”大中。
一次我偷了钱,刚开始我爸爸没有察觉出来,我还觉得洋洋得意。但是过了一会儿,我妈妈发现了并告诉了我爸爸,我爸爸听了怒气冲天。拽着我进去了里屋,爸爸把我的手和脚捆着。然后,把我的裤子脱了,用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但是他还不解气,又狠狠的拧了我一把,拧的乌紫乌紫的,我疼的哇哇直哭。可是爸爸他不管,不但不管还威胁我。
你再哭,再哭皮给你扒了。”他狠狠地叫道。
“爸,我以后不偷钱了,别打我了,我改。”带着哭腔的向不讲理的爸爸哀求道。
“改,你天天说你改,你那次改了?说,给我说。”他恶狠狠反问道。
“哼!你改,我看你是狗嘴里吐不岀象牙,好狗忘不了吃屎,你不要骗我了,今天我非打死你不可。”父亲便说便打。
这次父亲没有把我打死,但把我的皮股给打烂了,疼得我10多天不能坐在登子上读书。我告诉老师和同学说自已长疮了。
通过这次的挨打,我不但沒有改正,反而偷钱更历害了。打打打,一天到晩只知道打,打有什么用,他打着我的人,能打住我的心吗?
记得有一次,是2008年快过年的时候,那还是一个星期六的一个下午,我终于发现他们放钱的地方,刚开始我想拿三百元,后来一想,我又拿了二百元,一共拿了五百元。
为啥我要多那200元?就是因为那打。
我到学校后,我便从学校出去买衣服去了。我买了一双鞋,花了158元。又买了一条裤子,花了85元。又买了很多吃的东西,例如:香蕉、苹果、等等,就这样我一天将500元花了个净光。第二天,母亲知道了家中的钱被盗,急忙来到学校问我要钱,此时我己作好了挨打的准备:我说五百元还不够花,又借同学捌拾多元。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次却没有挨打。
我为什么沒有挨打?我纳闷呀,因为我的计划失败了 。什么计划?一个让她们因为打而内疚一辈子的计划——远走他乡。上面我写道在偷钱的时候我做好了挨打的准备,如果他们再打我我就把剩下的2000多元钱拿走,然后我就离家出走,远走他方。让爸爸妈妈们找不到我,让他们伤心一辈子,内疚一辈子,痛苦一辈子,饱含精神上的折磨。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我是万事俱备只欠一顿打。可事实却令我大跌眼镜,他们不但没骂我,而且也没打我。真是令人费人所思。
以后,我再也不偷父母的钱,说心理话,当我拿父母的钱时,心 理也不情愿,但看到我每偷一次钱后,他们只知道打,一次比一次狠,越打我越偷你们的钱,你们打打打,我就偷偷偷,越打越偷,打的狠偷的多,哈时间不打我就不再偷,如果继续打的话,最后的结果偷的让他们找不到人,叫你们人财两空,你们家的钱再多我永远也不偷, 哼!看你们还打谁?有本事你对空气打呀!打呀!!打呀!!
自从偷50O元以后,父亲没有打我,我坚守哈时问不打我就不偷的思想,也一取消了离家岀走的计划。每次犯点小错误,父母在也不骂我了、打我了,并且和颜悦色的给我讲道理。这样做很对不起父母:我的内心却感到痛苦不安,我这样做对得起谁?我要忏悔、我要改过,我要重新做人。我这样想,也就这样做,我以前养成乱花钱的毛病慢慢地也就改掉了,学习成绩慢慢地提高。如今我成了一个令老师高兴,父母喜欢,同学羡慕的好学生。
“今天我为什么要把这段个人不光彩的历史写岀来目的只有一个:是 我知道我父母为什么18O度的打转弯——不打我的、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原因后,才有勇气写岀写岀这篇短文的。其目的告诉叔叔阿姨,当您的孩子无论犯什么错误,请叔叔阿姨您手下留情、不要再打孩子了,摆实事、讲道理,请相信、请坚信、请深信不久的将来您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不会让您失望的孩子。想一想,当初我的父母不改变对我的态度,我能有今天吗?我能坐下来写这篇文章吗?”

上面这个偷钱挨打的孩子,是我朋友的孩子,这个孩子小的时候是一个淘气,聪明是很岀名的,学习也很好,得的奖状贴满了墙,每当我去他家串门,看到这些奖状,心中暗想这小孩子照这样发展下去将来不上北大就上清华。

后来小孩子就上了当地的一家贵族私立学校,他以后的情况我就不太清楚。

至到20O8年的春节前,我接到他母亲打来的电话,声泪俱下地诉说了孩子由心头肉变心头刺,由小宝贝变大废物的过程。

我问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他母亲告诉我“孩子说谎用针扎嘴,偷钱用皮带抽身,反抗打得更狠,再反抗我和他爸会用绳子捆着他的手和脚,让他动弹不得。打得他嗷嗷直哭,打的老老实实服服帖帖,连生说改了!”她回答道。

“你这不是法西斯教育吗?有几个相你们这样打孩子的?”我问道。

“什么法西斯教育,难道孩子犯错误不应该打吗?常言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死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臭白菜。’咱们的左邻右舍都是这样打屡孝不改的孩子。”她接着说。

“你知道有几个将孩子打好的?”我反问道。
“这…个我倒不知道,不过也有的打了以后挺老实的,不知道我家小明怎么啦?每次打的时候他都说改,一定改,不再说谎,不再偷钱,可是打过之后反而便本加利地偷。两星期前,他偷了280元,当知道的时候去学校找他的时,你说气人不气人,才一天半的时间他就将钱花的一干二净;这不咋天下午他又将500元钱给偷走,他不知道那是我下岗后的低保费;你说他咋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打一打就老实了,就改了,他却越打越偷,一次比一次偷的多;今天我再沒有去学校修理他之前给您打一个电话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孩子不改问题到底岀在哪里?”她吞吞地说不知别人家的孩子对打的效果,但对自己的孩子对打不起作用时说了哪么多。
“不用问,问题就岀在你们夫妻二人身上。”我直接告诉她问题的根源。
“怎么会是这样?不可能吧?我…”我沒有让她把话说完,便打断道。
“孩子有‘病’,作父母的首先要吃‘药’”我接着说道。
“没有,孩子有病,我们为啥要吃药哩?”她不解的说。
“其根源主要还是在于你们夫妻二人身上!”

你看她,刚才说起“打”的教育还挺有理论根据,且还有一帮打的应用者。别的家长打孩子效果都不错,只是她家特烦贱。当让她们吃药治孩子的病时,她还挺难受,一脸的不情愿。看样她是什么都不知道,再问下去只会浪费她的电话费。于是我给她讲了下面齐齐哈尔的那位母亲和她“钱”孩子吃“药”的事(详细内容见“八、不体罚孩子:如何矫正孩子“不良习惯” 第一小节)。

这位母亲听完后,表示不再打儿子,如果儿子再拿家中的钱,愿意像那位家长学习,陪孩子罚站。

后来这位母亲告诉我,她们夫妻从内心的深处原谅了孩子“偷”钱的错误。

而孩子呢?也变得懂事了,偶尔犯点小毛病,事后会主动承认错误,现在变得很阳光、向上。

下面我们看父母不体罚孩子:如何矫正孩子“不良习惯”?

我们首先看一个父母没有体罚孩子,就矫正偷钱的不良习惯的案例——

八、父母不“惩罚、体罚”孩子:如何矫正孩子“不良习惯”

父母,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到底如何惩罚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就谈一谈父母不“惩罚、体罚”孩子:如何矫正孩子“不良习惯”,这个父母关心的主要问题的解决。

1.孩子偷钱父母陪孩子罚站:医孩子“说谎、偷钱”的不良习惯

2021年4月23日晚上,一母亲咨询,她13岁儿子已经是无数次偷钱了,用“打骂”没有一点点用,越“打骂”偷钱的次数越多,我想把她送进少管所,可以吗?不可以的话,有没有好的方法让儿子改正偷钱的不良习惯。

我们知道, 孩子的习惯培养要从小开始,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后,用“教”是无效、用“打”也无效、用“骂”还是无效。
只有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不能一边责备,一边教,偷钱的不良习惯的不好修正的。

就拿孩子“说谎、偷钱”的不良习惯来说,我们父母到底如何修正孩子偷钱不良习惯?

2018年10月的1号晚上,一个母亲打电话,说她11岁的儿子,由于,对 学习没有兴趣, 调皮捣蛋,成为学校不折不扣的“ 差生”不说,而且还经常偷钱去网吧 打游戏,于是,就 打孩子、骂孩子,可是孩子,就是屡 打不改,越 打、越骂、越偷,实在是没有一点点办法,昨天晚上,知道儿子又一次偷钱,一气之下动手 打儿子,没有想到的是,她11岁的儿子,却还手 打她这个母亲, 打她之后,儿子 摔门而出的一句话(此处省略无数个字),让她不寒而栗、生不如死,问我怎么办?

在电话中,我知道,她是一个单亲家庭,在孩子没有动手这之前,就偷钱玩游戏,她经常打骂孩子,孩子曾 经警告过她,如果,在打他, 他就不客气啦,这不, 孩子的警告成为现实,当母亲打儿子的时候,儿子就开始打母亲;她说她曾经看到我写的很多母亲教育孩子文章,收益很多,尤其是,在看了我写的《大学女老师:为何在派出所向15岁亲生儿子下跪?》,才感觉到问题 严重性。

咨询结束以后,我建议她看一看我2012年5月25日,在中国教育人博客写的《浅析14岁少女偷钱被打:毒死母亲之因》文章,就知道如何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就知道如何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我告诉她这篇文章里面有一个医孩子“偷钱”方法,犹如民间秘方,屡建奇功、效果神奇。

同时,对于父母最头痛的孩子喜欢“打游戏”的问题,在父母与孩子定好契约以后,若相互违规,也可以使用,前提是父母与孩子配合,9年来,2100多名父母的一线信息反馈,基本上“百发百中、无一失手”。

下面,是我在中国教育人博客写的《浅析14岁少女偷钱被打:毒死母亲之因》文章部分内容。

2004年8月29日, 我接到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一位孩子母亲的电话,说是他的孩子“偷”钱非常历害,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孩子却是变本加历,竟成“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越打越偷,“打的时候他说的比鳖蛋都光(家长原话),坚决改正、保证再也不下手了,可三天不上,旧病复发,就这样反反复复无数次,根本就没有改的一丁点希望。”
“你家孩子再拿钱时,你就不要再用‘偷’字来训斥孩子,其次,请千万千万不要再打、再骂孩子了,切记切记、一定要记,当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忍无可忍的时候,你要记住一句话:放下‘屠’打、立地成‘人’。然后你们夫妻不管那个人、或者全部都吃点‘药’,孩子也要吃。”我在电话中告诉那位家长。
“什么药?在贵只要能够治孩子的‘病’,我们一定要买、要吃。”那位母亲疑惑的问道。
“你要吃这个‘药’,是不花钱的,看不见摸不着。”因为都是老朋友了,我故意给他买个关子。
“武老师,你就别给我开玩笑了。”她迫不及待的追问道。
“真的,只须‘惩罚’孩子,怎么个惩罚?就是孩子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拿一百块,罚站一个小时,站的时候必须不吃不喝不睡,只须方便。但在罚孩子时,有一个条件家长必须无条件去做。”说到这里,我把话停下来,
“只要为孩子好,上刀山下火海我们夫妻也愿意,什么条件呢?”那位家长问道。
“你们夫妻陪孩子罚站,孩子站1个小时,你们就站2个小时,孩子拿400元站4个小时,你们必站8个小时。”我说。
“我们愿意罚站,这样做行吗?有几分把握改变孩子?” 听到这里哪位家长疑惑道。
最后,我告诉他,不能说成功的把握有几分,但你们做-次陪孩子罚站的行动总可以吧?这总比你们昔日用武力解决问题强吧?实践一下再说,不过再罚孩子站的时候,要将罚的游戏规则告诉孩子,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有一天,儿子拿了家里的6OO多元,他这次不能打了,他们夫妻实在沒有办法,也想实践一下“惩站”的效果。
这一站不要,父子二人站岀感情,父亲陪儿子站6个小时后,儿子不要父亲站,表示再也不做这样的蠢事了,父亲坚持一定要站;当儿子的父亲站到8个小时之后,儿子再次劝父亲不要再站下去了,这样做对身体不好,其父告诉儿子,无论如何我都要站下去,儿子被父亲的真情所感动,也加入父亲队伍中去。
从此以后他的儿子彻底攺变乱拿钱、乱花钱毛病,并且很少上网吧玩游戏,父子、母子关糸很融洽,儿子有什么心理话也给他们夫妻二人说。
这10多年来,无数个向我咨询如何解决孩子“偷”钱问题如何解决?

我用孩子偷钱父母陪孩子“罚”站感动疗法治疗,犹如民间秘方,屡建奇功、效果神奇。

通过上面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岀,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不能打的。既便是罚也要科学的、艺术的罚,否则让你后悔终生。

父母越是打骂指责,有的孩子就越是害怕父母,有的孩子就越是仇恨父母,孩子的不良习惯就不能够纠正!!

事实上,父母打骂孩子,恰恰是父母无能的表现。

实践证明,父母越是打骂指责孩子是绝对不行的,是骗人的,越骂越不学,越骂越纠结;越打越不学,越打越痛苦;越打越不能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这是千真万确。

孩子的不良习惯的改变,父母应该用感动疗法,让孩子心动,才能行动起来努力修正自己的错误。

还有的小孩子,用胳膊夹住楼梯的栏杆扶手顺着滑好奇心的“童趣”,让父母提心吊胆,如何不惩罚轻轻松松解决?

2.母亲用假装摔倒之“教训”:让儿子从此就再也不“童趣”

2019年4月1号晚上,一个母亲打电话说,她给儿子洗衣服发现,他右胳膊袖子下方非常的脏,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不知道,2月25号,星期一,这一天,我记得非常清楚,儿子吃早饭以后上学,我看他的家庭作业,没有带,就开门叫他,这一开门,我看他正在用胳膊夹住楼梯的栏杆扶手顺着滑下去,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为啥胳膊袖子下方脏的原因,由于楼梯很脏,我吼他,以后绝对不能这样,可是,儿子就是不听,就是给我对着干,为此,我打也不行、骂也不行,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穿的上衣外套没有了,问题,衣服在哪里,一会说不知道,一会说,体育课,在操场丢了,让我想不到的是,3月27号,儿子,在学校,由于用胳膊夹住楼梯,不小心,把别的孩子带倒受伤了,学校老师给我打电话,我不知道怎么会生怎么一个熊孩子;现在,他用胳膊夹住楼梯的毛病,还是不改,每一次打他,他说改,可是就是不改,我想,如果,他自己在不小心,磕着头、磕着腿,怎么办?现在,我感觉到,死的心就有了,武老师,不知道怎么办?

我告诉她,这是小孩子的童趣,就这件事,你儿子,只不过是想变个花样下楼,同时,也是一个不好习惯,问题多多。

如何解决?

不要讲道理,不要骂他,更不要打他。

最后,我告诉她几个方法,其中,有一个方法,立竿见影,就是,你与儿子一起用胳膊夹住楼梯下几次楼,记住,有一次,你必须假装摔倒,疼的嗷嗷叫,让儿子看到危害——教训,这是最好的教育。

2019年4月16号晚上晚上,她打电话说,她假装摔倒,疼的叫苦连天以后,儿子,从此就再也不“童趣”了,还说,“对不起,妈妈摔倒受疼,都怨我,以后,就不用胳膊夹住楼梯下楼啦,不是妈妈这样的教训,说不定,以后受伤的、受疼的就是我。”

这个母亲示范的假装摔倒,这里面,母亲没有像以前那样,惩罚、体罚,为啥从此就再也不“童趣”了?

因为,母亲受疼的“教训”,说不定,下一次就是他。

所以,父母不用惩罚孩子,通过给孩子“设个局”,母亲亲自示范假装摔倒,让孩子看到受疼的“教训”,就解决孩子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的调皮捣蛋,父母也可以用“宽容”之心替代“惩罚”,是最好的惩罚。

下面,我们看林肯继母是如何用“宽容”之心“惩罚”他调皮捣蛋的“恶作剧”?

3.林肯继母用“宽容”之心替代“惩罚”:全都归功于她

继母不但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林肯应当宽容,有时候,也已自己的身教行动告诉林肯。
林肯在 十几岁的时候,就长得比其他的伙伴要高大得多。继母有时也拿林肯的大个子开玩笑。她对林肯说,如果他的脚脏不成问题,因为她可以经常擦洗地板;但是她提醒他要勤洗头,否则木屋雪白的天花板就会搞脏了。
继母的一句话这让林肯有了一个主意来淘气。这些或许他叫上住在附近的几个小伙伴在泥坑里走,然后又把他们一个一个倒着举起来,沿着天花板走个来回。萨拉回家看到雪白的天花板变成了脏兮兮的,她哈哈笑了起来。尽管她说亚伯拉罕该挨一顿打,但这事毕竟太逗了。后来,继母萨拉又将天花板重新粉刷了一遍,但谁也不知道她为了弄到石灰究竟走了多远的路 。(《美国家训》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一月第一版 第119页)

林肯的继母使用怎样的教育方法去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宽容、等待与忍让。
其实,教育孩子,父母就是宽容、等待与忍让。
林肯继母的“尊重、宽容、信任、原谅、接纳、欣赏”孩子,是“甜”的教育。
林肯的继母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她却知道宽容的教育力量有多大,那么,宽容的教育力量有多大?
宽容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宽容不仅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德,是人的聪明才智的灵活高效运用;而且宽容能让人的心灵震撼,思想得到洗礼。
事实上,宽容是世上最高级的“惩罚”,是深藏爱心的宽容、体谅与谅解,是一种智慧和力量,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对生命的洞见,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现在,我们想想看,如果林肯的继母,看到林肯的这种行为,开始在林肯父亲的面前说三道四,这个好打人的父亲将会把林肯打的遍体鳞伤,林肯日后还会原谅欺负、谩骂他的人吗?林肯以后还会成为美国最伟大总统吗?

得庆幸的是,对父亲暴力有着巨大抗拒的林肯,遇到了两位伟大的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一个是他的继母。而为林肯奠定一生成功事业基础的更是他的继母。因而,林肯认为“我的母亲只有一个”!,并表示,“当我的生母去世,继母还未到我家里之前,我们的确很惨!而这个继母,和我的生母完全一样。所以,我把她当作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正如林肯所说“我拥有的一切,以及渴望得到的一切,全都归功于她。”

奠定林肯一生伟大事业基础的是他的继母萨莉宽容教育。

由此可见,暴力体罚教育,对于孩子的伤害的非常的深刻,有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是一种“心理创伤”,一般情况下很难愈合。

基于此,无论母亲,还是父亲,应该尊重孩子。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在学校惹是生非,如果父母知道以后,应该如何“惩罚”孩子?

下面,我们看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这个曾经满脑子都想着如何在学校造反孩子,母亲是如何“经营管理”的“不良习惯”?

5.多糊辉的母亲:如何把自己的“熊孩子”成为教育家?

《幼儿才能开发》一书,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写的,在书中介绍了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的教育方法,铃木就是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激劢孩子们学习小提琴发挥了孩子们的内在潜能,结果培养了多个莫扎特式的小提琴神童,成为轰动世界的传奇新闻。

铃木镇一认为,教孩子学说话的方法,就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因为它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生命力。用这种教育方法,铃木每年为日本培养出800个达到莫扎特同等水平的小提琴神童。

《幼儿才能开发》一书的第一段就说: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虽是处于他们双亲的“摧残”之下,然而还是发挥出令人难以相信的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则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其能力的幼芽都能茁壮生长起来。所以说,孩子能力的幼芽是被大人掐掉的。

多糊辉,现在是日本的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对于这位教育家、心理学家,是不是多湖辉在学生时代也非常的优秀呢?

问题的答案是:多湖辉在学生时期也是一个所谓的“差生”,调皮捣蛋的“坏孩子”、“熊孩子”。那么,多糊辉的母亲,如何把自己的“熊孩子”成为教育家?

多湖辉学生时期就读的学校是一所名牌中学:日本东京府立四中,该校以恨抓智育而出名,可是,学生多糊辉在智育方面却是问题多多,多到什么程度?

(1)多湖辉:满脑子都想着如何在学校造反?

多湖辉在四中上学时,由于是“差生”被分到“劣等生组”,由于这一分组深深地伤了他的自尊,对学校的这一做法他深感不满,整天满脑子想着如何在学校造反。有一天,多湖辉和“劣等生组”的几个同学,进行了一起“破坏学校”事件:他们在军训课结束之后,用军训的步枪当棍棒,把学校里一间进行礼节教学的教室,从拉门到玻璃窗全部毁坏。

此进的多湖辉也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冷静之后,已做好不再上学的思想准备。

当多湖辉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坐在母亲跟前,硬着头皮等着母亲的“打骂”,可是他的母亲并没有打他,更没有骂他。这让他很感动。

(2)多湖辉母亲:如何在学校处理在学校造反“熊孩子”?

只听他母亲低声说道:“已经做错了事,再后悔也没有用,对这件事你可能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再说什么了,只是恐怕你不能再去上学了,今后怎么办?你自己要好好想一想。”

闹了这么大一件事,母亲没有打他、骂他,指责他,只是说了这么几句话。

对于多湖辉来说,正是因为母亲的这几句话,比任何严厉的惩罚和训斥都能让他感动,让他心服。多湖辉暗暗发誓:“今后无论怎样,决不再做让母亲为难的事情”。

从此以后,多湖辉成了一个用心读书,奋发向上的好学生,终于成为日本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3)多糊辉的母亲:用宽容教育,“熊孩子”成为教育家

多糊辉的母亲知道儿子的在学校的“恶作剧”以后,没有惩罚孩子,更没有体罚孩子,而是用宽容教育,“熊孩子”成为教育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调皮、捣蛋、爱制造麻烦、被学校视为“差生”的多湖辉,只所以成为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完全得益于他母亲对青春期孩子所犯“错误”的自悟教育,而不是采取又打又骂的方法来教育。
我们可以想一想,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在自己“犯了错误”后,他也会在事后冷静地去反省自己,是对是错,此时该如何去改正和弥补,由于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自尊心都比较强,一般的孩子都不会主动去认错。
此时做为教育者如果抓住不放,大做特做文章,非打既骂,往往只能是火上浇油,对于孩子来说,表面上听话,内心是怎么想的,我们能知道吗?这样的事情如果常被提起,做为他的把柄,那么常期以来势必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一种反击的潜意识。

其实,多湖辉的母亲这方面有点像中国的胡适的母亲,对于孩子调皮捣蛋,一般不怎么惩罚,而是在家里面恰恰惩戒。

看到这里,有人问,胡适不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吗?

其实,不是,要知道,是孩子,哪有不调皮捣蛋的?胡适是一个即聪明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正如胡适所说:一次天气凉了,母亲说“穿上吧,凉了。”胡适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啊。”

面对这样的问题,胡适母亲是如何对待?

6.胡适母亲:是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孩子

天底下,没有一个孩子不淘气的,没有一个孩子不犯错误的,成长中的孩子一般来说,所犯的“错误”主要有,无意识的“错误”、好奇导致的“错误”与模仿导致的“错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

有人说,中国教育孩子与妻子的独门绝招是“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意思是“教育孩子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以便让他有羞耻心,下次不再犯。妻子出现错误,应该夫妻在背地里讨论,不能当着人面,照顾妻子的自尊心。”

那么,“当面教子”这句话对吗?

看胡适母亲是如何面对、对待与处理孩子的错误?

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

胡适说“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眼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跪罚,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啊。’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
“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 (胡适自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5年9月第一版 第34页)

由此可见,胡适母亲会把握教育的时机和分寸,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对于孩子犯的小错误,一般来说不一定要在孩子睡觉前就唠唠叨叨教训个没完没了,这样就不影响孩子的休息,同时晚上还给孩子一个反思与反省的空间;不过,第二天睡觉醒来,对于昨天孩子错误,父母还是要问的,告诉孩子如何如何,并且,还要提醒注意什么,这样以来,家长上学前正确的提醒,让孩子来迎接新的一天学习。

“当面教子”是不是好方法吗?回答是否定的!是不是妥当教育方法,应该把“当面教子”改为“背后教子”。

因为,我们的“当面教子”之说,应该说,这是封建文化思想中的糟粕,现代社会,我们不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

事实上,在封建社会里,家长把自己的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典型的家长作风在作怪。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当面教子”家长,打孩子,骂孩子,有的家长还指桑骂槐。

家长要知道,子女虽然是自己生的,但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是需要别人尊重的,也需要父母的对于自己尊重。

家长,要知道,孩子无论大小,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都有“面子”,也就是自尊。

如果,家长当着别人的面斥责、教育孩子,孩子第一反应是失去了自尊,会感觉到没有“面子”,从而排斥家长的教育,甚至在“心田”种下仇恨家长的“种子”。

现在为什么有许多家长不能很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也许这是原因之一。

当然,不提倡“当面教子”不代表不需要教育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很正常,如果疏于教育,就不正常了。

今天教育,作为家长更要研究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有利时机与正确方法,切莫趁一时之气,又打又骂,这样就伤害了成长中孩子。

其实,一句话,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是对待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向胡适母亲学习。

在一个,就是对于生孩子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基本上可以不要惩罚,也能够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那么,用什么方法不惩罚就能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7.暗示教育:为啥能矫正孩子“扔垃圾”不良习惯!

这里,就举一个间接暗示教育孩子不要到处“扔垃圾毛病,随地吐痰的习惯”例子,这也是我对“一位母亲的QQ上留言:为何打孩子不能纠正他的不良习惯”问题的回答。

(1)孩子到处“扔垃圾”的不良习惯问题的出现

2015年12月28日,一位母亲在QQ上留言:“ 她的孩子12岁多,不但写作业拖拉,还有到处扔垃圾的坏毛病,家里有垃圾桶不扔,非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外面,为此,我与孩子他爸,又打又骂,不但不不起作用,反而,写作业拖拉、到处扔垃圾更厉害,25晚上,我在他的床底下发现很多香蕉皮、橘子皮,这些都皮发霉啦,不知道有多长时间,这要是在夏天就会发臭的,我告诉他爸,看你怎么教育你的儿子的?香蕉皮、橘子皮,不丟垃圾桶里,扔的床底下;他爸听我这么一说,先吼我,吼了我之后,开始打孩子,把孩子打的非常很,可是,第二天早上发现,不知道孩子什么时间离家出走的,现在两三天啦,在很多网吧也没有找到孩子,武老师,我现在发愁的是找到孩子怎么办?孩子离家出走很多次,我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请武老师帮忙。”

(2)孩子到处“扔垃圾”的不良习惯问题的根源

10岁的华华 有到处扔垃圾毛病,随地吐痰的习惯,为此,爸爸提醒过华华好多次,说的次数多了,孩子非常反感,这样的教育效果不理想。

(3)孩子到处“扔垃圾”的不良习惯问题的解决

一天晚上,华华的爸爸下班回家,告诉华华的妈妈, 今天他们单位的一位同事说儿子笑笑吃香蕉皮。

华华妈妈问:怎么会这样?是谁让孩子这么做的?

华华爸爸说:是他儿子笑笑心甘情愿的。

华华妈妈又问:为什么?

华华爸爸接着说:他儿子笑笑平时到处吐唾沫、扔垃圾,爸爸为了笑笑能够消除这些坏毛病与不良习惯,签订了一个协议,笑笑说,如果,他在到处吐唾沫、扔垃圾,他就把吐的唾沫、扔的垃圾吃掉,自从签订的协议,笑笑的确改掉随便吐唾沫、扔垃圾的坏毛病,昨天,由于习惯的作用,笑笑不小心,把香蕉皮扔到地上,笑笑看到以后,把扔到地上的香蕉皮吃啦,爸爸妈妈看到以后,连忙制止笑笑不要吃,可是笑笑已经吃啦,笑笑爸爸妈妈说,香蕉皮可以吃,但是,要讲卫生,洗洗再吃,笑笑说,说话要算话,要讲信用、要讲诚信。

做在一旁的华华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改变了处吐唾沫、扔垃圾坏毛病与不良习惯。

这就是“间接暗示”教育孩子的力量强大之处。

我把间接暗示教育孩子不要到处“扔垃圾毛病,随地吐痰的习惯”例子,给那位母亲说,她孩子从外面找回家以后,他们夫妻认为,如果继续下去,长此以往将会家败人亡,所以,她与丈夫不在相互抱怨,齐心合力,共同唱好“暗示教育”这场戏,他们就从孩子的“到处扔垃圾”的不良习惯入手。
3个月以后,她告诉我,孩子到处“扔垃圾毛病,随地吐痰的习惯”已经没有了,有时孩子还主动打扫卫生,监督父母搞好卫生,同时,还认真做作业,玩游戏的次数比以前也少。

我曾经,把华华父母用“笑笑吃香蕉皮”的暗示教育纠正到孩子处丢垃圾不良习惯,告诉咨询我的父母,他们的反馈效果非常好,一般在与孩子签订了一个“约法三章”之后,反复3次左右,就基本上纠正过来。

下面,我们在接着看“暗示教育”,是如何纠正孩子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

8.“暗示教育”:为啥能矫正孩子做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

如今,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写写停停”,就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性的问题。

一个母亲曾经告诉我,自从她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她恨不得把孩子重新塞回肚子里,因为做作业每天磨磨蹭蹭,非要拖到第二天,也完不成,一上学就哭哭啼啼的不想上,不是头痛这痛,就是肚子痛,不知道,是不是孩子假装的,简直就是在作孽!

下面是部分教育者咨询关于孩子做作业“磨蹭、拖拉”问题的出现——

一个老师母亲的困惑:为何孩子总是“丢三落四”?

2012年5月26日,一个孩子的母亲给我留言说:“武老师!想请教一下,我是一名山区的小学老师,我的孩子现在总不肯先完成作业再玩,同意他自己先玩再写作业,却发现他总是丢三落四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我总看清教育的问题,并且大多数都有效果。轮到自己就歇菜了,请给与知道!!谢谢!”

下面是我对于“小学老师的呐喊:为何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与“一个家长电话的诉说:为何孩子写作业经常‘磨蹭、拖拉’等”4人问题咨询回答。

我说对那些咨询孩子问题的母亲说,如果,你孩子的做作业磨蹭拖拉,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与日记的时候,那么,作为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孩子,今天晚上你在不好好写日记与作业,你爸爸回来就要惩罚啦,打你的屁股,我可没有办法保护你,那个时候,你别说妈妈没有提醒你呦。”

晚上,爸爸回来啦,孩子磨磨蹭蹭没有写日记,这个时候妈妈要在孩子没有在身边的时候,或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对他讲孩子今天没有写日记;或在孩子爸爸没有回来的时候,提前短信与微信告知都可以。

爸爸在看到微信的情况下,应该回来晚一点,目的,主要是为配合妻子“演双簧”。

爸爸知道孩子没有写日记的事情以后, 不要发脾气,不要问孩子日记写没有,更不要说妈妈说你没有写日记,否则,就等于在孩子面前出卖了妈妈,这样“阴阳”就不能相结合,起不到“父严母慈”的教育作用。

等到吃晚饭的时候,爸爸可以对妈妈这样说:“今天晚上,本来我可以早一点回来,可是,回来的晚啦。”
“ 那是为什么呀?”妈妈急切问。
“ 等吃了晚饭再说吧。”爸爸假装不想说,卖一个关子。
“ 爸爸,说了吃饭也可以吗,饭现在很热,凉一凉吃也不晚。”孩子非常喜欢听爸爸讲回来晚的原因。
“ 孩子说的对,凉一凉吃也不晚,就说一说为什么回来的晚的原因。”妈妈符合着孩子的话。
“我们 经理的儿子 ,由于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日记,被他的爸爸给打屁股啦,打的屁股都流血了,经理不好意思自己去医院给儿子包扎,让我去了,我怎么会不去呢?”爸爸严肃的说。
小孩子最有兴趣的是什么?
是在一边听爸爸与妈妈说“卖关子”的话。
“ 爸爸,在医院里面,你没有说那个孩子是你孩子?”孩子接着问。
“ 不是我儿子,我怎么说?况且,我儿子又不是那样的孩子,你说是不是?”爸爸用一个否定与一个肯定,回答了孩子的想法。
“ 是的,咱们的儿子与你们经理的儿子可不一样,做作业、写日记,不用我们操心,这个习惯是他慢慢养成的。”妈妈顺势在孩子的爸爸面前表扬一下儿子。

此时此刻,孩子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孩子这一听,自己就会慢慢改变自己做作业、写日记,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

这2位母亲,后来还对我说 ,“暗示教育”对于改变孩子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做作业、写日记,不用提醒,就能够主动完成,如今,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写日记,其中的一位母亲说,她规定写日记,一星期可以写3篇就是完成任务,可是,她女儿不仅每天10点以前完成,而且,还是每天一篇日记。

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里的表现,有的父亲是不知道的,有的父亲不高兴时家里没有人敢大声说话,孩子是不敢表现的。

母亲可以完全告诉孩子的爸爸,让爸爸解决,这里应该讲究一个教育的方式“暗示教育”,父母要阴阳相结合。

孩子的不良习惯在家里的表现,有的父亲是不知道的,有的父亲不高兴时家里没有人敢大声说话,孩子是不敢表现的。

母亲可以完全告诉孩子的爸爸,让爸爸解决,这里应该讲究一个教育的方式“暗示教育”,父母要阴阳相结合“演双簧”。

这是出卖爸爸吗?

不是,也不是让爸爸打黑眼泡仔。

这是树立爸爸的权威——“威严”。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怒而威、不言自威”!

这是家庭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教子》提到:“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其实,小孩子在家里面,总要有一些害怕的对象,才能有所约束,父母要阴阳相结合“演双簧”,这是真正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不是什么“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家庭教育。

其实,现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都秉着一个理念,那就是“一个扮白脸,一个扮红脸”,感觉到家里一个哄孩子的,一个管孩子的,这样孩子既能感受到爱,又心里有所畏惧,不至于管不了孩子。
一般根据分工,有的扮“白脸”(黑脸),孩子做得不对时,就会批评(打骂);父亲则扮“红脸”,总是充当保护伞(护短)。
在饭桌上,有的孩子很可能一边敲着碗一边催促妈妈说,“妈,你快点给我端饭,快要饿死了。”然后用筷子不停敲着碗。
在一旁父亲看到了,厉声斥责孩子说:“你这小孩子跟你说过多少遍,吃饭不能敲碗,你不知道吗?”

这时母亲端着饭过来了,赶紧打圆场道:“哎呀呀,你不知道吗,你儿子孩子是饿着了才会敲碗的,你看你,这么点儿事情,发什么脾气呀?都要把儿子子吓着了,我给你没完。”

父亲已听到妻子给自己唱反调,恶狠狠丢下一句话:“现在,我才知道,为啥我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瘙? 真是慈母多败儿”,说吧摔门而出。

这个例子中,父亲在唱“黑脸”角色,对孩子敲碗的行为表示不满,厉声斥责。 而母亲则担当了“白脸”的角色,为孩子敲碗的行为开脱——是因为孩子饿着了。

这样教育的结果结果,是孩子都会通过“敲碗”来表示自己饿着了,这种情况如果不解决,孩子大了有可能会通过摔碗来抗议饭还没有好。

也就是说,父母的“黑白脸”教育,对于孩子不仅没有用,反而会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变本加厉、愈演愈烈!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有的孩子为啥“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相信,这是很多家庭教育孩子的一个缩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孩子这么说,“我觉得妈妈好,妈妈不打我,还偷偷给我钱,爸爸常打我的,爸爸很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父母双方故意为之,希望给孩子一个有人疼、又有人教的环境,另一方面是在潜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相信很多父母对于这样“红白脸、黑白脸”名词并不陌生。
“红白脸、黑白脸”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来的往往就是“严父慈母”或者“慈父严母”,这种“一红一白、一黑一白”在现代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
也就是说,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持不同的态度,彼此双方按照各自不同的轴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看似一个在唱“黑脸”,一个在唱“白脸”,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还是,古人说得好“一个打,一个护,到老不上路。”
事实上,教育孩子,无论是妈妈唱白脸,还是爸爸唱红脸,或者是妈妈唱红脸,还是爸爸唱白脸,对于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没有效果 。

其实最好的家长教育方式,应该是“坚定立场,统一战线”。在同一个标准下,共同教育孩子。试想,孩子犯错误了,爸爸妈妈都觉得孩子做错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就加强了孩子对犯错的正确认知,而坚定改错的决心。反过来如果一个“红脸”对孩子严加管教,一个“白脸”对孩子大放绿灯,那么孩子对犯错这件事的认知可能就是模糊不清的。

不过,“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家庭教育,在孩子小时候可能有效果,那只是孩子小,是讨好父母,一旦12岁以后,基本上就会反弹。

可是,父母一阴一阳“演双簧”相结合的暗示教育,恰恰避免了,父母“一个打,一个护”,孩子“到老不上路”的魔咒。

这正是——

夫妻二人演双簧,暗示教育显父严。

黑脸 白脸不必唱,提醒鼓励展母慈。

不良习惯慢慢改,磨蹭拖拉悄悄无。

学习兴趣在提升,考试成绩常进步。

父母要阴阳相结合“演双簧”的父严,孩子感觉到,但是,没有受到“皮肉之苦”疼,母慈,孩子也感觉到了,可是没有觉得“娇惯之溺”的爱。
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 这几位母亲,后来反馈说,通过父母与孩子彼此之间的“约法三章”,再加上“演双簧”的“暗示教育”,感觉到对于改变孩子做作业磨蹭拖拉的不良习惯的效果好的很。
一致认为,对于孩子做作业、写日记,基本上不用提醒,就能够主动完成,如今,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写日记方面, 其中的一位母亲说,她规定写日记,一星期可以写3篇就是完成任务,可奖励10分,可是,她女儿不仅每天10点以前完成,而且,还是每天一篇日记,没有办法,她给孩子奖励25分。
这些年来,凡向我教育者咨询关于孩子做作业“磨蹭、拖拉”怎么办时,我就叫这个故事告诉他们。
然后又告诉父母,在如何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应该给自己与孩子来一个“约法三章”,这样目的是为了巩固教育效果,减少反复的次数,真正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达到父母与孩子平时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守“法”,就是我们说的孩子“行为准则”。

这些父母的反馈过来的信息也是很好。

所以,在生活方式发生飞跃变化的今天,由于家庭教育“溺爱成风,单亲家庭增多”、“父亲教育”的缺失与“母亲教育”的强势,再加上“互联网普及,文化多元化”等诸多因素,容易导致了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了孩子“厌学、网瘾、早恋、亲情淡漠、离家出走、暴力倾向、沟通障碍”等不良习惯。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应该不直接批评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暗示教育的渠道,让孩子知道“作业拖拉、上课迟到、痴迷游戏、到处扔垃圾、乱花钱、撒谎、厌学”等不良习惯是错误,使孩子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达到“自我纠正”,这样就避免了直来直去的“心理对抗和心理厌烦”。

父母通过“暗示法”教育孩子,对孩子一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是一种在“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一种在“宽松的环境”中感受到教育。

所以,家庭教育中的“暗示法”,能够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品质等方面起到了“不教而教”的作用。

实际上,对孩子的“暗示”教育,一般可以分:“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奋发向上”,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与心态,孩子很容易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消极的暗示”,对于孩子来说是致命的!它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产生“冷淡、泄气、退缩、自卑与自弃”的心理,很容易让孩子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实际上,对孩子的“暗示”教育,一般可以分:“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

“积极暗示”,就是在夸奖孩子的同时,给孩子一个自我修正错误的机会与空间。

“消极暗示”,就不是这样,往往什么话难听,说什么话。

比如,当孩子犯错误的是,如果你经常暗示孩子“早晚得进监狱,孩子很可能就进给父母看。”

这句话,虽然说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不过,今天,有的孩子很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下面,我们看一个“消极”的负能量暗示教育例子————

2018年2月19日中午至20日中午之间,辽宁沈阳市区、铁西区滑翔五小区、六小区的范围内,不到24小时共发生8次火情。当16岁的犯罪嫌疑人姜某被警方抓获时,他对多次纵火行为供认不讳。姜某称这样做的原因是平日经常遭父亲打骂,心中怨恨累积。

“他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 姜某向警方交代,为了报复父亲,姜某筹划纵火故意犯罪,希望以入狱方式“给父亲惹点事”。(男孩一天纵火8起,“爸爸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进给他看” 2018-02-28辽沈晚报)

上面这个孩子是父亲“消极”的负能量暗示教育导致的,父亲“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

孩子说自己进监狱,就是为了报复父亲,希望以入狱方式“给父亲惹点事”。

看到没有,这就是“消极”的负能量暗示教育的结果!

“积极的暗示”,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奋发向上”,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性格与心态,孩子很容易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消极的暗示”,对于孩子来说是致命的!

“消极的暗示”,它是孩子心灵的腐蚀剂,让孩子产生“冷淡、泄气、退缩、自卑与自弃”的心理,很容易让孩子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家长用“暗示”教育孩子,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态这件事情如何做?通过“暗示”让孩子知道如何做!!

同时,家长在表扬或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一竿子捅到底,而要采取一种曲折迂回的方法,比如,可以用“打比喻、作比较、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观点与意图巧妙的“点”出来,让孩子神不知鬼不觉的来一个“心领神会”——“不教而教”。

一句话,今天父母教育孩子,应抓住孩子的思想状况与心理活动,找准孩子“缺点与弱点”后,就要悄悄地用各种各样积极的“暗示教育”方法,消除产生孩子“不良习惯”问题的根源。
同时,还不能让孩子觉察这种暗示教育方式是真正对孩子的,父母通过对于孩子一段时间暗示教育以后,会发现孩子以前“缺点与弱点”,已经转化成为孩子的“优点与特点”,“暗示教育”这样就慢慢的、“神不知鬼不觉”的就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好不应用那些让人不愉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教育孩子,而应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教育。
所以,父母在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暗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如此,父母不用“惩罚、体罚”孩子,就能矫正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
好了,前面,我们就家庭“惩罚”教育的利弊重点讨论一下,以及父母不用惩罚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给详细的与父母分享。

看到这里,父母可能会问,这些难得家庭教育“良方”,我们非常想使用,可是,夫妻一方“掉链子”怎么办?

敬请阅读————

第十一章 父母问:执行孩子“行为准则”,夫妻一方“掉链子”怎么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