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的实用陪伴心理训练营
文 | 魏强 吕军生
资深心理咨询师
孩子不肯面对错误,这种行为怎么改?
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资深心理咨询师是怎样养娃的?
14岁的青春期孩子,家长直接放手不管就能解决冲突吗?
配图来自《过春天》
这些让家长觉得最棘手的行为习惯问题,越管越叛逆,不管又觉得有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博雅小学堂邀请了2位资深心理咨询师魏强+吕军生为家长进行答疑直播,运用他们多年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为家长支招。
01
孩子不愿面对错误:
关键在于孩子能调节感受
问: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每次跟他指出错误的时候,总会顾左右而言他,这个怎么办?
魏强:不肯认错这件事,如果把你的身份跟孩子做一个替换,孩子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问题,逃避现实。作为成年人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呢?
这不是孩子才会,或者家长怎样,它是人性。什么人性呢?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特别难受的事情,我们会有一种本能——想要逃避,想要躲开,想要避免对我们不利的事情,这是我们基因里的本能。
这件事情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呢?它不是常见的状态,而是当一个人的自我状态已经被破坏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
比如说,你给自己的难受程度打个分,用数字来形容,难受程度达到50%是个警戒线,50%以上我就受不了了,这时候我不管一切,我就要逃。
反过来,如果他的舒服度只是稍微下降,变成80%,他还是能忍受的,也就能面对。
配图来自《过春天》
就像我跟一个来访者聊的,你要做成这件事,你必须 做成它后边的那个事,而不是你单纯盯着这件事。比如说你想要在3分钟之内跑800米,你要做什么?你要提高你的体力,调节好你的跑步节奏,掌握好你的呼吸,这几个能力是背后的作用能力。不是你单纯让他按速度一直跑,他做不到。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什么?表面上家长让孩子去坚持面对困难,实际的问题是什么? 核心是 孩子能不能保持自己的内心的舒适度,觉得自己能面对这件事。
比如拿着你的手机去偷偷买了个东西,然后你回来从头到脚的一顿批,舒适度下降到40%,然后你还告诉他,以后你不能给我撒谎,出什么事你都得告诉我,否则就是欺骗,就是不道德。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吓得瑟瑟发抖了,本能已经完全启动了,下次再出现这种事,我还告诉你?
那家长应该教会孩子的是什么?就是当他遇到一些风险、困难的时候,他能调整自己的感受状态——
“这个事虽然出了,我也挨批评了,但是我没那么难受,我自己会调节。”
孩子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能让自己的舒适度达到80%的时候,才有“这个事我可以面对”的感觉,反而有能力去面对这个事情,才能想到改进。
不要对抗自己的本能,孩子已经难受得不行了,你还让他坚持,别跑,面对困难……这哪做得到啊!
配图来自《过春天》
吕军生:撒谎是人类为了生存产生的一种本能的人性,孩子撒谎的背后是安全感。我藉由撒谎获得心理的安全,这是人都会做的,只是该什么时候做,做多大的频率,怎么做,这个有社会和法律、道德层面的基础。
你看我们上到总统任职要宣誓,下到法庭作证你要对着法律宣誓,不能作伪证;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生活交流,信任是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的,诚实意味着暴露自己最脆弱的一面,甚至自己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一面,这需要对自己有极大的接纳度。
我要把我的短处暴露给别人,尤其暴露给每天对着我,每天挑我毛病的家长,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如果我们孩子没有这么大的勇气,不能勇敢地把短板暴露给每天盯着我、挑我毛病、找我茬的家长,那他就一定会撒谎。
点击 扫码看完整直播视频 👇
02
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
资深心理咨询师的3个招
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怎么样管理他们的手机?心理咨询师有自己独家的经验吗?
吕军生:我从事心理健康工作 20多年了,我的孩子也十几岁,其实在最开始手机还不普及的时候,我就发现那个时候影响孩子们最多的不是手机,而是电脑游。大量的孩子在上网吧,所以那个时候我把 预防去网吧这件事提到一个高度。
但是突然有一天发现,在家就可以上网吧了,而且游戏品种更多,我就意识到,这个东西是一定要有预防。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家有三个约定 非常清晰:
1、孩子上了初中后,根据当时学校的规定,我们看他需不需要手机,需要也可以买。
2、当有了智能手机以后,我和妻子的手机里面,没有一个游戏,没有一个跟生活无关的软件,也就是说我们家长首先做到,我的手机是不可以用来玩的,只是用来生活和工作的,它只是一个工具。
3、回到家以后,我跟他妈妈基本上是不动手机的,在孩子面前不看手机。
这三个原则,我们家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因为我工作原因,你看我现在要把门锁起来,放两个手机,左右搞来搞去,但是他们已经大了,也接受了。
所以在这三个原则下,我们的孩子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经历了对班级同学的手机游戏好奇的阶段,但是很遗憾,他只能在别人手机上搞来搞去,不过瘾。等他要过瘾了,这个阶段过了,然后他的注意力就得回到学习上。
配图来自《狗十三》
他上了高一以后,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我给了他独立的手机。也就是说到初三,他才真正拥有自己的手机,但是里面没有任何游戏,这是我们的约定。
然后他要玩游戏,可以下来玩玩,过瘾以后卸载,这是我们的约定。
其实我可以这样讲, 他到初三,你让他下游戏,他都根本没那个意思——他的注意力完全是在学习上。 我只能这样讲,因为我们没有管过他的学习,但他一直注意力就在学习上。
所以,真正的学习是来自于孩子内在动力。然后到了现在高中,学校管理比较严,住校一个礼拜才能拿一次手机。所以他周六周天怎么用手机,我们根本不管,是放开的。
但是他的作业,他所有的工作处理,学生会活动协调安排,全是他用手机来完成的。换句话说,我对孩子使用手机是完全信任的,也不去做偷看、查找,不做这样的事情。
我试过在半夜的时候,或者是说11点、12点的时候,我突然打电话给他,没人接!如果是本能的习惯,我们啪就接了。孩子没接,说明他的自我管理、对手机的管理状态还比较合理。
在这里,家长使用手机的状态很重要。比如说陪着孩子的时候,你的眼睛是在手机上,孩子在旁边玩,这样陪伴是没有品质的。
渐渐地,你在家使用手机频率越来越高,而且有些家长打游戏,或者打麻将,这些东西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
你管孩子用手机,孩子一句话就给你怼回来了——你每天用的时间比我还长,为什么你自己不控制一下?大人是没话讲的。
我们对手机的定义是什么,是你社交的必需品,还是工作的必需品,还是情感的必需品?还是你条件反射般的一个习惯?这个要区分开。
点击扫码看完整直播视频 👇
03
青春期孩子,不管就行吗?
避免绝对化思维
问:都说青春期要给孩子接纳和理解,家有女儿14岁,我放手不管就行吗?
魏强: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就是我们家长所说的“管”是什么意思?——我要限制他的行为,我要对他提各种要求,这个是我们一般家长认为的“管”。
反之,“不管”的潜台词是,“随她,所有事情都是你定”,这就是一种特别本能反应。人的本能反应就是这么两种:
搞得定的时候我就能面对你,管管你;
搞不定的时候就算了,我逃避。
所以家长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是:
“这个14岁的孩子我要不要管?管不了,我就放了她。”这其实是一种极端的思维。
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需要家长帮助的,你既不能按以前的方式管他,也不能按照完全不管的方式把他“扔”了。
为什么说青春期的家长要有一些新的学习呢?就是到了青春期以后,我们以前对孩子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实际世界的发展了。
配图来自《过春天》
社会在逼迫着我们每个人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从中发展自己。比如我们以前用现金支付,现在我们都用手机,再遇到用现金找零的人,你的心里就会很烦。
它说明什么?社会在变,孩子在长大,需要家长不断地去学习。我们不能拿以前他还是一个小孩的方式去管他,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他的支持和帮助,这两种明显都是不对的。
吕军生:我接触过很多在青春期出了问题的孩子,做家庭治疗时通过交流,你就会发现,他们从小在家庭中,就建立了错误的沟通模式,家庭氛围也有偏差。
青春期只是一个爆点,在这个地方爆了,同时全部把亲人都炸晕了,不知道该咋办了。
“管”这件事,其实它是一个 边界的问题,家长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青春期孩子需要什么?我有一个形容—— 青春期就像一个人在这个年龄黑夜爬山路,这个山路上没有一盏灯,只有远处作为家长或者他崇拜的一个成年人,像一点微弱的光一样在前面引领他前进。
每个青春期都必然经历这个过程。有些人有那个光,有些人没有那个光。
为什么建议十几岁的孩子去读他所崇拜的人的人物传记,就是让他知道, 没有一个人的青春期和年轻的时候是顺利的,都经历过苦难,都在用他的生命、身体、精神在探究这个世界。
这里面重要的点是什么?家长一定要把住一些底线和边界,不是靠孩子的自觉,也不是法律和道德的说教,而是靠家长的权威。
至于边界怎么建立,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尺度怎么把握,需要我们在互动中训练掌握这些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 👇 👇
听了很多教育理论,却总不知道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或者已经尽力尝试,却效果不佳?
魏强老师与吕军生老师主讲的视频直播课《陪你度过惊涛骇浪的青春期丨给父母的实用陪伴心理训练营·第3期》,将在20号开讲!
用5周时间,从自我成长、情绪、沟通、行动、社交五方面, 带你读懂青春期。有心理干货,有实操指导,有答疑,帮你克服自我盲区,给孩子最充分的支持。
每周一魏强老师主讲“家长自我成长”“感受”“沟通”“行动”“社交”这5个主题的干货; 每周三,两位老 师则会搭档做案例与实操讲解; 周五则进行集体答疑。
6月20日~7月22日,加入我们,一起渡己,渡娃,学会给青春期孩子充分的心理支持。本课程仅限 120 人,欢迎尽快报名,锁定名额↓
如有疑问请咨询助教👇
家长反馈:
感觉到更深入的陪伴指导
滑动看详情↓
家长反馈:
深有感触的成长突破
滑动看详情↓
家长反馈:
老师讲课通透有层次、具体又详细
滑动看详情↓
在之前的课程中,完整坚持5周学习与讨论后,有的家长说,通过老师通透的讲解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真正理解“正确与完美”的局限;有的表示,他们在小组中获得很好的实践指导和情感支持,面对孩子“懒惰”、“不说话”等难题找到了新的解决方法;有的家长则运用课程中的心法重塑了亲子关系,与孩子已开始达成有效沟通。
谁适合这个课程?
孩子正在或即将经历青春期的你
孩子有抑郁、焦虑情绪的你
渴望走进孩子内心、和孩子有效沟通的你
想要修复或重建良好亲子关系的你
我们怎样学习
理论与实操结合
视频互动好氛围
同伴互助有温度
社群答疑有保障
群内有助教老师日常指导及答疑,浸泡式学习,并能互相倾诉交流、协同互助。
我们将带领您学习
- 疗愈自己和提升自己
- 提供一个对孩子充满支持性的环境
- 读懂,并陪伴青春期的孩子
- 教孩子面对和解决情绪问题,改善自己的状态,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形成成熟有效的思维方式等
- 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沟通方法,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上课平台
博雅小学堂APP
限时特惠
如有疑问
请咨询助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点击原文,免费试看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