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的“因材施教”说了很多年,但真正懂得人,却很少

相信一提起孩子的教育问题,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比较安静,而有一些朋友是比较活泼的。所以,他们的学习模式、接受教育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正是''因材施教''重要性的最好体现。

然而很遗憾的是,很多父母虽然总是将''因材施教''挂在嘴边,但是却很少有家长会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朋友小雅的孩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雅的孩子从小就比较好动,很多时候会把学习和玩乐结合起来,如果要求孩子一直坐在书桌前看书,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情况。小雅虽然知道自己的孩子与一般孩子不太一样,需要用比较特别的教学方式加以教育,但是由于工作上的繁忙,这件事情一度遭到搁置,甚至到了孩子该上学的年纪都没能得以解决。所以小雅决定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交付给学校的老师,她认为老师比较有经验,肯定可以带好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在弄清楚如何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之前,父母们需要明确,根据学习特点,孩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那么,这三类孩子各自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该针对性地采取哪种教育方法呢?

三大类别孩子的特点

听觉型孩子

听觉型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主要是通过听觉来接收重要的知识信息,达到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看书时必须大声朗读才能完成阅读、有些孩子在听了别人讲话以后很快就能模仿他的语音语调进行复述等等,这些都是他听觉型孩子所独有的行为。

此外,听觉型孩子由于对声音的高度需求,所以在安静的环境之下反而难以适应,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边听音乐边进行学习。

听觉型孩子的学习是相当依赖音频的,因此在对这一类孩子进行针对性施教时,可以通过购置磁带、播放轻音乐等方式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视觉型孩子

视觉型孩子顾名思义就是对具象的事物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如果给这一类孩子进行一些抽象内容的讲解,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迷惑、不解,但如果这些抽象的内容能够转化为具象的事物,那么孩子可以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十分快速地掌握。

视觉型孩子最为突出的能力莫过于强大的观察比对能力。这种观察力能让他们更加敏锐地注意到其他孩子常常忽略的细节,在进行一些比较考验细心的事情上,他们拥有独特的天然优势。

因此,在对这一类孩子进行教育时,可以通过准备一些教学模型、插图等方式来让孩子对知识点能有一个观感层面的认知,这对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动觉型孩子

动觉型孩子对于肢体语言的需求是远远高于常人的,他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理解、记忆知识。因此,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在背诵课文或是阅读书籍时,往往不能十分安定地坐在桌子前,而是需要不断地来回走动,并且伴随有一定的肢体运动。这其实就是动觉型孩子进行知识记忆时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反应。

对于动觉型孩子而言,针对性的教育其实相对简单一些。只需要将希望传达给孩子的知识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加以表达,并且不去限制孩子通过肢体语言加以强化,那么孩子就能很好地将知识牢牢掌握。

在明确三类孩子各具特色的学习方式之后,父母需要明确的另外一点是,真正能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培训机构,而恰恰是父母本身。

父母才是因材施教的最佳人选

根据上文所述,孩子的学习方式虽然只有三类之分,但是这三大类别都表现出显著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是很难找到交集的。因此,无论是学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还是辅导机构小范围的成绩拔尖,都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孩子的特殊之处,因此往往做不到''因材施教''这一点。

但是父母却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大多数的父母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这在数量上已经远远少于学校或是辅导机构。所以父母是完全有能力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制定不一样的教育培养计划的。

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远远超过老师与培训机构,这一点无可置疑。因为不论是老师还是培训机构,对于孩子的了解大多数时候只是停留在学习层面上,而很少涉及生活方面。在有限的相处时间里,他们很难将每一个孩子的性格、脾气都摸索透彻,即便知道孩子是什么样类型的学习方式,也很难制定出完全适合孩子的专属学习计划。

但是父母不一样,最有资格表示了解孩子的人,非父母莫属。因此,父母往往能够制定出一份高度契合孩子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并且这样一份计划孩子更加能够接受。所以,在''因材施教''的问题上,父母不但不应该将责任推卸给老师或是教育机构,而且要主动承担起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责任。

那么,关于''因材施教'',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预估的效果呢?

''因材施教''的三大举措

引导孩子尽可能满足自身需求

不同学习方式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老师无法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但是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尽可能地给自己争取需要的学习条件。

举个例子,对于听觉型孩子而言,有些时候老师可能不会将知识点加以复述,而是以板书的形式加以展示。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如果老师只是展示板书,那么可以在记笔记的同时,自己小声地将内容讲一遍,以达到通过听觉接收信息的目的。

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孩子特质

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是很难发挥自身学习特质的,因此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课余的时间来发挥这些特质。例如有些时候,老师在授课时并不会给孩子展示一些具象的图片,而是仅仅通过文字描述让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力。这对视觉型孩子的学习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在课余时间,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利用网络或是其他学习资源来获取需要的图片,通过具象的观感来强化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教育孩子不能随心而为

学校不比家里,虽然要尽可能让孩子保持自己的学习特质,但有些时候也要注意分场合,不能随心而为。例如动觉型孩子在学习时,虽然渴望能通过肢体语言来接收信息,但是显然课堂是不允许这样一种随意的行为出现。因此,孩子应该学会自我管理,不能为了自己的学习而影响到老师的授课与他人的学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