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 | 考点汇总第13周,群体一起决策会更加倾向极端?

第13周考点汇总来啦,来跟小萌一起复习一下本周的知识点吧!

按时复习的同学们都能顺利上岸!

本周是我们复习了 《社会心理学》首先来看一下本周的易错点合集吧~

易错点-合集

上面这几道题目都是大家错的比较多的哦~错误的同学赶快翻书复习一下!

下面是详细的本周考点汇总!

第三章 社会影响

1.门前技巧

门前技巧是指,先向他人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在对方拒绝之后,马上提出一个小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小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

门前技巧时需要满足3个条件:

(1)最初的要求必须很大;

(2)两个要求的时间间隔不能过长;

(3)两个要求必须由同一个人提出。

2.米尔格莱姆“电击实验”

米尔格莱姆著名的“电击实验”,是研究服从(权威)的实验。

3.服从

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倾向。

影响服从的因素:

(1)命令者权威性;

(2)他人支持;

(3)被试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4)权威靠近程度;

(5)后果反馈

产生服从的原因:

(1)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3)其他原因(遵守了错误的规范)

(4)自我辩解

4.从众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从中形成的原因:

(1)行为参照

(2)偏离恐惧

(3)人际适应

5.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人们在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单独进行时表现要好的现象。

Zajonc认为他人的出现会使人们的唤起增强,而这种生理唤起会进一步强化人们的优势反应。

简单任务中,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的,而在复杂任务中,正确答案往往不是优势反应,所以在 复杂任务中,唤起增强的是错误反应。

随后的研究也以不同的方式验证了这个规律:无论优势反应是正确反应还是错误反应,社会唤起都会促进优势反应。

6.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又叫社会懈怠,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背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如“磨洋工”。

拉塔内认为社会惰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社会评价的减弱;

(2)社会认知偏差;

(3)社会作用力的分散。

7.群体极化

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者保守,而向某一个极端倾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许多研究表明,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具有更大冒险性,即群体往往容易铤而走险,或极端保守,容易出现“风险转移”。

8.影响群体成员的竞争与合作的因素:

(1)成员之间的沟通程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群体的奖励结构影响着群体成员做出竞争或合作的选择;

(3)个体关于竞争的价值观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4)群体规模也会影响群体内的竞争与合作;

(5)共同外部威胁的出现也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群体存在时间的长短不是影响着群体成员竞争和合作的因素。

【日积月累】:每周一至周五,简快将每天准备一份小试卷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

【考点汇总】:每个周末,简快将汇总一周试题的考点,供大家回顾复习。

题目均来源于简快核心题库,题目质量有保障,对大家的复习是很有帮助哒!

完成复习的小伙伴点击【在看】打卡,并在评论区留下你认为最容易错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漏打卡的同学看这里:

打开公众号后台,点击菜单栏 【学习资源】,点击 【日积月累】即可查看往期!

简快网校:www.jkclass.cn

新浪微博:@众学简快

B站:众学简快心理学考研

进入众学简快报名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