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孩子''偷窃''被抓,家长该如何教育?打骂非首选,而是这3种方法

夏琳妈妈一副很忧心忡忡的样子,看到我的时候也是欲说欲止的表情,这不仅让我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她究竟是遇到了什么难题,才会展现出这样的神态出来。

没想到夏琳妈妈也很是直接的说:''我怀疑我家豆宝(她儿子的小名)学会偷东西了!''

然后说起细节,是因为她带豆宝去了书店,然后豆宝被摆放在货架上的儿童画册吸引了,因为儿童书刊是在书店的角落,她也没过多的去注意自家孩子的举动,但是等回到家里,她做好饭准备去喊豆宝吃饭,却意外的发现孩子正在摆弄着几个小玩具。

她很明确的肯定那绝对不是自己买给孩子的,于是便问是从哪里得来的,豆宝犹豫了一下,主动承认,那是他从书店儿童画册上偷偷摘下来的赠品。

孩子做出的这种行为仿若晴天霹雳,让夏琳妈妈愣住在原地,看着孩子也有些举措不安的表情,令她更加纠结和难过。

都说''小时偷根针,大时偷块金'',面对孩子这种类似于''偷窃''的行为,家长们肯定都是会惊讶和愤怒的,很显然这是一种极其恶劣的不良行为。

但是,今天这篇文章可能就会打破一些家长们的定义和认知:

有的时候,孩子出现''偷窃''行为其实并不要慌张,打骂也非首选,家长们要了解其中的真实原因,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纠正错误的行为。

一:孩子出现''偷窃''行为的原因

1.孩子的物权意识薄弱

从儿童心理学来说,孩子在小学前,常以自我为中心,物权意识虽已萌芽,但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个时期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最先想到的是把它拿走,占为己有。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儿童在刚出生时,是没有自我的,他与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

四岁前的孩子,其行为基本上都是遵从自我感受,物权意识并没有发挥很好的效果。

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你的''''我的''''别人的'',往往都是''我想要''''我喜欢'',充斥着浓烈的自我意识,所以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只会在本能的驱使下想方设法的去拥有。

2.紫格尼克效应的作用

除了物权意识的薄弱,还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会出现''偷窃''的行为,还有可能是紫格尼克效应的作用。

''紫格尼克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玛.紫格尼提出的,所谓''紫格尼克效应''也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企图,从而内心有一种动力驱使自己去完成某一个行为。

后来,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又提出:

任何人都有满足自己需要的愿望,且来源于内心的动力会驱使自己完成某一个行为,同时,人们被唤起但并未得到满足的心理会产生一个''心理张力'',它会促使人们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所以在这个时候,孩子就可能会做出''偷窃''的行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不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更不会考虑对他人造成了什么影响和伤害。

二:打骂非首选,家长要选对方法

同为家长,我能理解大家在发现自家小孩如果有类似偷窃行为时,那种错愕和随之而来的愤怒。

但是不论是站在了解孩子出现''偷窃''行为的可能原因后,还是站在教育问题的根本上,家长所采取的的暴力式举措都是不提倡的。

· 一来,这是因为孩子没有物权意识,在其观念中并不知晓自身举动是错误的,家长的训斥会让他们满头雾水,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 二来,有的家长只关注在孩子的行为上,可能情绪表达会十分的激动,语言行为上极有可能出现极端,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羞耻,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 再者,''偷窃''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孩子的需求表达,这也可能反映出家长的失职所在,但是如果家长们一味的将全部过错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叛逆的心理,采取同样的方法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而且我们也不排除,还有一部分家长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采取一种默许的忽视态度,这就直接的导致孩子真的沾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价值观的扭曲。

所以,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长们还是有必要多一些思考和顾虑,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面对孩子''偷窃''行为,可以用这三个方法

孩子有''盗窃''行为,我们做家长的肯定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错误,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但是并不赞同打骂等暴力的教育方式。

1.利用内疚和责任感引导孩子认识错误

心理学研究表明,以孩子的内疚、自责建立的责任感是孩子毕生的枷锁。

家长要先明确告诉她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小孩子的脸皮都比较薄,都会萌生出内疚感

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孩子采取无休止的羞辱和责备,而是从鼓励,尊重,参与的角度,孩子基于自己的人格形成的责任感,才能成为孩子毕生的自发性动力,他也会发自内心地遵从。

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以及错误带来的危害性后果,利用内疚感激发孩子的责任感。

2.家长的模范作用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关于人类社会的规则和伦理道理,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无这方面意识的,他们更多的是注重自我的感受,而规则和道德的习得都是需要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引导所掌握的。

所以家长们也可以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同时也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首先就是不要乱动孩子的东西,以家庭为单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懂得不要在未经允许下乱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要用不正确的行为去满足自己的需求。

3.换位思考的理解

孩子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没有考虑自身的行为给他人带来的伤害,所以才不会觉得自己有错,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教会孩子换位思考,在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通过提问来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而孩子也会在角色代换中,感知到''被窃者''的心理感受,从而认识到自身错误行为所造成的的不良后果,情感上的交换会让孩子选择纠正自身的错误。

孩子的成长中总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家长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好模范榜样作用,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交流互动达到对孩子的了解,这样才能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才可更加迅速的处理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