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乌鲁木齐家校共育圆桌会第一季,开启各方代表把脉如何“依法带娃”

原标题:乌鲁木齐家校共育圆桌会第一季,开启各方代表把脉如何“依法带娃”

在刚刚过去的家庭教育周里, 乌鲁木齐晚报社联合 市教育局举办了第一季“乌鲁木齐市家校共育圆桌会”有请各方代表,就《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和现实中问题进行了座谈、分析和解读。

家长代表

家长的困惑在哪里?

家长代表。

方娇宇:

之前我多度关注孩子的成绩,最后我们家老大因为学业压力和性格原因等问题出现抑郁的症状,没有办法转到私立学校后又出现了校园霸凌的问题。我真是非常后悔。现在孩子主动要求回家念书,回到42中后,自己愿意去学习了,也很认真,但是结果总是成绩不理想,在第一个孩子上我认为自己的教育是失败的。关于教育孩子的问题,我自己也有反思,老二教育用了一种新的方式,顺应天性,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法不同,快乐教育孩子,老二目前学习不是班里最优秀的,但性格很开朗。

李娅:

作为一名90后家长,初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是自己最大的焦虑,特别是鼓励教育或过多关爱背后也容易滋生孩子一系列成长问题:玻璃心、逃避责任、拖延症;同时网教之下,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信任托付危机”,我专门报了家庭教育辅导班,虽然也了解一些孩子问题,但还是觉得跟不上。我是新疆师范大学毕业,现在很多孩子恐惧就业所以选择读研,“就业即失业”从而产生社会恐惧症,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怎样建立学习方向与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思路应该何时灌输?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家长群体我认为大部分人是不明朗的。

家庭教育专家代表

市第40小学心理健康老师 古丽菲艳:

走进生活 接纳孩子

孩子是反映家长的一面镜子,小学一年级学生会有入学焦虑、厌学、交往障碍、青春期心理、早恋、性教育缺失、情绪行为等多个问题,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暴露的问题其实是逃避的,所以造成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就是:双减之前家长焦虑孩子跟不上节奏,双减之后家长焦虑子女教育问题,《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五条,提高到了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现在家长需要去感同身受,俯下身子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平等交流、鼓励孩子。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7条提到,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等七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家长如何助力家庭教育?

第一点: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陪伴并非同在一个空间,而是精神上的交流,家长拿着手机在书桌旁边看着孩子学习,这不叫陪伴,放下手机去观察孩子和体察孩子,这个过程哪怕不说一句话,此刻的感同身受就是一种心灵沟通。心理学有个词叫“共情”,同理心是打开亲子沟通大门的金钥匙。

第二点: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幸福指数,并且这个影响可能将持续一生。

第三点: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现在普遍是小学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是很强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主意识不强,也就是易受控制“很听话”,所以这个年龄段大多数父母会去管控孩子,而不是放低姿态平等交流。最后我想分享的是,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时候,不需要过度焦虑,暴露问题既是危机又是机遇,成绩不是唯一量化标准,自信、希望、乐观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品质也很重要,孩子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成长未来才会健康面对生活。

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办公室主任 徐春霞:

环境塑造性格

因为从事教育行业原因,所以我接触的大部分可能都是有问题的学生,每天会遇到各色各样的家长来咨询“问题少年”教育问题,当然这些家长最突出的诉求就是如何提升学习成绩,但是这个“学习”二字的背后,存在一个方向性问题,就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少年”不愿意学习,搞清楚这个问题很关键,现在很多家长都是结果导向论,好像直接跳过了中间这个探索的过程。因为人的成长都是有底层逻辑积淀的,天才的成功也并非一蹴而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家庭系统作为家长首先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积极的成长环境,不需要去附加很多外界因素,因为有时候过度关注就会变成“干扰”,捧着一颗好心来却做错事,是许多家长深陷教育泥潭无法自拔的原因;学校系统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提供知识的教育;社会系统是优胜劣汰残酷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如果在第一步家庭系统就没搞清楚这个问题,那么家庭教育如果本身就是错位的,孩子的教育和社会的需要一定是脱轨的。

家长教育说什么不重要,实质性陪伴关键在于孩子看到什么才重要,有一个著名的“ 三层脑 ”理论说, 第一层部分叫本能脑占,它管的就是我们最基础的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存问题;第二层叫情绪脑占,它控制人体的情绪和学习,包括一些青春期激素水平等身心发育问题,所以情绪会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 ,第三层叫理智脑,它发挥控制人的理智思维、推理创造等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但“理智脑”只能管人行为的12%,“本能脑”+“情绪脑”能管人行为的88%,很多家长每天面对孩子滔滔不绝的讲大道理,做的只是12%这部分的工作,而且在青春期的孩子是“情绪脑”发育最完善的阶段,所以这一时期孩子更多愿意去追求个性,家长改变孩子就会有变化,家长应该更多关注孩子本能和情绪,发现问题走进生活并且接纳孩子。

班主任代表

市第39小学班主任 陈芳

换位思考 将心比心

“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小学很多家长会带有一定偏见,“抱怨”学校,现在7点放学,家长认为自己不能掌握孩子学习情况,孩子现在学校把作业完成了,回到家不知道做什么,家长不理解,家长还是会为孩子买课外练习。

许多家长的“唯分论”的思维依然根深蒂固,认真了解孩子,什么是优秀,了解每个孩子的定位,这些全部都是学校的问题么,也不尽然,家长过度关注分数,会让孩子缺失了生活,从而导致家校矛盾冲突,希望家长多站在孩子身上考虑,孩子成长教育真正需要什么是家长应该关注的。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寄养家庭的孩子甚至家庭关注会更少,如今《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从个人义务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我想这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包括“家长普法教育会 营养膳食分享会 校长书记说” 通过一些接地气的活动来宣传家校共育。

市第一中学班主任 胡曼

《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赋能

故事分享:跑进清华的孩子

家长必须要学习,前几天母亲节我听到一个说法,妈妈不是超人,妈妈是因为有了小孩以后通过不断地爱去学习,所以才成为妈妈。这部法律传递的另一信号我认为是赋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到,家校关系不是简单的某一方的责任,而是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合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自身的困惑需要帮助时候,作为班主任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赋予或者传递给家长一些培养孩子的技巧和方法,对待问题孩子老师不应该抱有“眼不见 心不烦”的态度,反而更应该给予问题孩子更多时间,德育教育是目前教育界应该思考的方向。

我在跟学生聊天时候,我会让学生拿出纸笔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自己找解决方法,逻辑性的对话是关键。作为一中的班主任,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中孩子的家长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都是很高的,当然并不是所有一中孩子的家庭教育都是成功的,学习并不是代表全部,许多孩子从初中到一中来,会有“水土不服”,高中以前孩子可能受家长“压迫式”教育,成绩通过一轮轮试卷积淀达到优秀的水平,但是迈进高中的门槛就会出现成绩迅速下滑,根本原因就是孩子学习能力不到位。

作为班主任我有丰富的学生数据库资源,我观察到很多优秀的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并不是一味地只关注学习,他们在家庭教育有两方面共性:一是注重体育锻炼,二是亲子关系非常流畅,没有明显的青春期;教育学界有一个英文单词“grit”,专家把这个词翻译成“恒毅力”,这是很多成功人士身上必备的品质,不达目的不罢休,执着坚持不放弃。那么这个恒毅力如何培养呢?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体育锻炼,当年我带的一个班试验过,让孩子去长跑,运动的益处在哪里,长跑是智者与自己的对话,《论语》说“一日三省吾身”。很多时候不需要“三省”,“一省”就够了,跑步的时候把自己的一天总结一下,既放松了身体也沉浸了自己。18届我的一个学生,身材胖胖的有一天他跟我说要跑步,从他承诺跑步的那一天开始,风雨无阻,最后考进了清华大学,军训时候还上了清华公众号,教官都跑不过他。他就说自己在跑步的时候锻炼了自我反思能力,同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学习当中,尤其在高中三年,体育锻炼是必不可缺的。我也一直把这个学生作为我们一中一个典型案例分享,称他为“跑进清华的孩子”。

校长代表

02

TWO

市第130中学副校长钱勇: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家庭教育第一点要让家长认同教师的教育方法,信任学校。

如何取得家长信任?我们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调查研究。

学校动员组建全体班主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研究主要涉及五个维度,(学生家庭类型、家长的年龄结构、学生性格特征、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整体水平),2020年调查数据发现我校初中部50%家长受教育程度是中等以下,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占比达40%;在我们了解到学生具体家庭情况后,开始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组成,经过后期精准研判,我们的第二个举措是开展入户家访工作,从2017年到现在入户上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一旦孩子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这种伤害通常是不可逆的,父母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少之又少,我们建议老师利用同类引导法去影响家长。第三个动作是教育渗透,在孩子的审美教育、体质健康、艺术教育等内容加大渗透力度,家庭教育空白已久,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同伴互助、优秀家长进校园等活动最大限度让家校共育走深走实。

市第56中学党委书记宫旭光:

家庭教育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需要适时接受挫折教育

首先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家长焦虑原因:

1.对孩子学习期待过高 对自我约束要求不到位

2.物质生活日渐标准化 对孩子定位日渐格式化

3.难以承认孩子的普通 成王败寇定式思维已久

4.亲子教育关爱的失衡 家庭教育父亲角色缺失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在每一学期开学季,会邀请不同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师讲课,同时组建空中课堂,讲师培训教育,开展家长读书沙龙活动,让父母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补血不如造血,高质量陪伴不仅在家庭,也可以在校园,我们学校还开展家长舞龙队、家长合唱团、家长志愿者、家长讲师团、家委会研学旅行等高层次亲子活动,让亲子互动更加紧密。

现在普遍的一个现象,学校教育分数化,家庭教育学校化,家校合作必要性体现在一个孩子的教育失败占学校千分之一,但对于家庭而言这种失败是百分之百,好孩子是管出来的,而优秀孩子是陪伴出来的,“双减”政策减的是家庭作业,不是责任负担,体育锻炼也很有必要,着更多的是一种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从容面对生活。

教育行政部门代表

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 马喆:

注重孩子核心素质培育

面对家长的困惑,作为中国式家长的脑子里应该时常带着这样两个问题:

1.如果孩子将来考入优秀的名校,未来是否可以在社会好好生活?

2.如果孩子不适合走学习这条路,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问题孩子大部分源于问题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应该适时秉承支持包容的态度,教育是用心的过程不是用力的过程,多观察、多交流,这个交流不是用嘴巴说,而是用耳朵听。作为顶层设计规划+机制体制建立+专业队伍培养

树立六类最美家庭(立德 文明 劳动 友好 健康 文明)模范,5月15日是我们区学校的家长教育分享日,校内开展亲子之间跨越式交流,孩子玩父母年代游戏和父母玩孩子时代的游戏等。注重孩子核心素质的培养:学习能力、自主生活能力、正面沟通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身体同感能力、系统思维能力这7个能力。

市教育局 王静: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 目标在育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目标在育,这是一个需要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推进的一个过程,作为家长,我的理念也很简单就是陪伴、尊重和互相学习。作为教育部门我们的作用就是为各区县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和支持,尽可能让全社会,特别是让父母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怎么样开展家庭教育,进而让家庭教育得到重视,并且能够用有效、适合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相信通过本次家校共育圆桌会开展,未来会有更多学有所长的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家庭教育工作者一起行动,形成合力,让家校共育做得更精彩。

编辑:王馨雨

END

【晚报小记者招募开始啦】

乌鲁木齐晚报教育公众号

晚报教育(晚报教育产业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