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王殿军:迎接新高考要做好哪些准备

原标题:王殿军:迎接新高考要做好哪些准备

王殿军,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新高考改革方案牵涉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招生方式的变革以及大学和中学在人才培养上的衔接等问题,具有系统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中学而言,新高考的选考科目组合要求高中实施选科走班教学,这必然会在硬件资源、师资力量、学业规划指导和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挑战,更对中学教育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多途径挖掘硬件资源潜力

在硬件方面,最大的挑战是教室不够用。假设原来的固定班每班50人,一个班级一个教室,每个教室上课时人数基本是满额的。实施选科走班后,开展教学时,不同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不同,有的20人,有的30人,每个班上课的学生少了,班次多了,原来的教室自然就不够用。

如果没有条件新建教室,就要想办法挖掘现有硬件资源的潜力,比如可以把一些功能单一的房间,经过精心设计和改造,使之成为多功能的教室。过去为了方便管理,一些学校专门建了实验楼,实验课上完后,实验室大部分时间都空着。我们可以把部分实验室改造成既能做实验又能上课的教室,提高其使用效率。

另一个办法就是尽可能把教师办公室安排在那些不适合做教室的房间,比如清华附中就用过一些集装箱改成的房子,作为临时周转用房,教师可以在里面临时办公。总之,要通过各种办法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不能让学生的选科走班因为没有教室而受到限制。

做好师资调配和选课走班管理

选科走班会带来现有师资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有些学科的教师少了,要想办法招聘相应学科的教师,实在没办法也可以聘用一些合同制的教师和临时性的代课教师;另一方面有些学科教师多了,可以安排他们转岗做一些临时性的教学研究工作,对规模较大的集团校而言,还可以在不同学校间进行灵活调配,尽量避免因此而辞退教师,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选科走班给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带来很大挑战。分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得分层教学,因为选择同一科目的学生,基础和水平不一样,只有分层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所以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教学进度的安排,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有的教师驾驭得了高水平的学生,却未必能教好低水平的学生。这对教师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教学要分层次,教师和教室都有变化,学生互相之间要避免冲突,还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特殊诉求,这个时候排课就会很困难,靠人工已经无法排出课表,只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兼顾各种因素,输入电脑进行排课。实施选科走班教学后,教学时间往往会拉长,比如过去下午3:30必修课基本就结束了,实施选课走班后,为了避免冲突,就得拉长时间,最后一节课往往会排到下午四五点钟,还有可能出现体育课被排在上午第一节的不太常见的情况。

不能弱化班级的育人功能

实施走班制后有了课程班,还要不要保留行政班级?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太一样。我不太赞同取消行政班的做法。我提倡“能不走就不走,能少走就少走,不得不走再走”。走班只是一种需要而不是时髦,因为大家要学的东西不一样,才不得不分开上课。在清华附中,既有课程班又有行政班。

班级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更是一个育人的载体,承载着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等德育功能。学校里的许多活动如运动会、合唱比赛等文体活动,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班主任在育人上的价值和功能也要依靠班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反,因为走班选科,原有的班级归属感被削弱,班级的德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学校更应该预见到这方面的潜在风险,提前做好相应的预案。如果取消行政班级,通过什么方式和手段来实现原行政班级的育人功能,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新高考改革的任何举措,都不能背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否则就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系统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

高考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一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选科走班这一核心环节,迎接新高考,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前做好谋划:

一、做好学业规划指导。学会正确选择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不仅要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还要教给学生选择的方法,但目前我们在理论指导、体制机制建设、专业师资配备等方面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业规划指导队伍,开设学业规划指导课程,指导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和科学原则来选科,避免盲目跟风或急功近利的做法。集体非理性的盲目乱选会导致学科之间严重的结构失衡。

二、做好全学科的考试,包括高考、等级性的学业考试和其他学科考试。每一个方面的学习和考试都要在评价选拔中得到体现,重视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不能只盯着高考科目,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现在有些学校对于学生没有选的科目采取完全忽略的做法,这对于学生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和今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做好综合素质评价。目前的政策设计是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的“参考”,现在条件还不太成熟,有些学校和地方做得好,有些学校和地方做得不好,大家对其公平性、科学性、权威性也存在质疑,但是我们要慢慢树立起这样的意识,用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督导和评估学校是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对于当前综合素质评价中大家觉得没有争议的评价指标可以先纳入,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高中课程教学的改革要同步推进。目前高中新课标新教材已经开始使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也要立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顺应高考内容改革的趋势,加快改革的步伐。

(来源:《中国教育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