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名校退出世界排名导致蝴蝶效应,将“使国际学校不复存在”?辟谣!

原标题:名校退出世界排名导致蝴蝶效应,将“使国际学校不复存在”?辟谣!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中国名校宣布退出世界大学排名或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这一事件也被网友解读为“蝴蝶效应”,一则耸人听闻的视频广为流传,逻辑推演之下,结论就是“未来两三年内,国际学校将不复存在”。

淡化大学国际排名,国际化学校是否真的会不复存在?多所名校退出世界排名的背后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在疫情、政策的双重影响下,国际化学校还有未来吗?

01

国际学校在线

是否存在“蝴蝶效应”撼动国际化学校根基?

“退群”消息一出,网上评论褒贬不一。有的网友评论“终于不用再为了国际排名,招一些中文都不会说的留学生了”、“之前我们国家的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被严重低估,国际标准水太深,游戏规则就不是给咱们玩的”。

其实中国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这件事情和国内的国际学校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近期网上一则耸人听闻的视频广为流传,逻辑推演之下,结论就是“未来两三年内,国际学校将不复存在”。

视频的内容整理如下:

蝴蝶效应一直存在的,一个小小的变动,就有可能导致一个行业的覆灭。前两年我们看到奥数考试取消,这就导致很多小机构倒闭。往大点说,最近很多国际课程的考试都取消了,比如AP、IB、A-Level考试,那就很可能影响很多大型考试机构明年在中国的布局,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也就意味着将来国际上不再认可这些学校,本着“对等原则”,国内也不会认可国外的学校。那这个学历就会和世界脱钩了。如果真的脱钩了,国外文凭,国内不承认的话,那请问还需要国际学校吗?如果真的这样,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再也见不到国际学校了。

对于这个结论,粗看有些道理,但是仔细想想,漏洞百出。

首先说国际课程AP、IB、A-Level大考的取消,首要因素是受疫情这一不可控因素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取消而并非全国性取消考试;这些考试取消并非意味着国际课程的取消。退一步说,即便取消大考,官方也给出了应对方式,国际化学校也据此正常开展教学。

其次,关于所谓的“脱钩”问题,我们国家必然不会主导进行。国际排名与正常的国际间学术交流并没有显著相关性,我们国家一贯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中国人民大学当代政党研究平台首席专家吴付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双边多边学术活动,充分利用各级别各层次国际论坛、讲坛和会议,建立长期而稳定的高端学术对话机制,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同时也积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让世界各国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第三,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本科、研究生教育在某些方面距离国际最高水准还有不小得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企业对于国际世界名校的文凭仍将持有相当大的认可度。招聘方对世界名校文凭不离不弃,国际化学校根基又如何能被撼动?更谈何“两三年内,国际学校不复存在。”

此外,小编不得不说,对于世界大学排名,美国、德国等国家不参与排名的一流大学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破除“唯排名论”。

02

国际学校在线

多所大学“退群”背后的原因

在讨论学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下当前在学界较有影响的世界大学排行榜。

其中比较出名的有US News、泰晤士、QS世界大学排名。那么在这三大排行榜中,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的排名情况如何呢?

作为国内双一流大学,人大和兰州大学的国际排名未免显得有些憋屈,南京大学在国际排名还算不错,有望进入百强榜,仍然选择退出排名。可见几所学校做出“退群”的决定是出于多方考量。

为此,小编整理了这些大学退出世界大学排名的四大原因:

1

这些排行榜评价标准不一,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无法通过排行榜简单衡量。

不同排名参考标准不一,事实上无法完整客观地评价一所高校真正的实力。比如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术领域的同行评价占比高达40%;泰晤士排名的参考指标中,研究、论文引用等权重占比均为30%;U.S.News排名的主要评估指标中,权重最高的是高校声誉。

此外,世界大学排行榜大都偏重理工科,对于我国人文社科类高校并不“友好”。人文社会科学很难像自然科学一样在短时间的实验验证中获得普遍认可,不断生产出大量成果产品。因此,人文社会科学无法、也不应该用自然科学的评价标准去量化和评估。

2

大学国际排名多为商业机构参与的行为,存在“商业化运作”和“金钱化排名”的弊端。

从现有各类商业性大学排名运作的情况来看,企业办排名需要从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营业收入,具有最直接和紧密的利益相关关系;媒体办排名需要从大学及其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广泛的关注,关注流量才是其核心利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认为,大学排名本质上是一种大学的外部公关活动,通过数据来展示大学的优点,本质上是一种广告。为吸引国际留学生,通过商业机构的运作和巧妙“包装”,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摇身一变”成为了国际“赫赫有名”的五星级大学。通过提交大量经费,成为部分高校心照不宣的“成名捷径”,有失公允。

3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大学国际排名受文化差异与意识形态差异方面的影响。

很多与教育等无关因素掺入其中,也直接影响了国际排名的可信度。

4

世界大学排名的走高,并没有真正转变为我国大学的世界影响力,以及对世界一流生源的吸引力。退出排名可以看做是“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

淡化大学国际排名,摒弃的是对“洋指标”的盲目推崇,留下的是平等、客观的国际对话。很多学校在国际排名的提升,是依靠发表论文而不是整体办学实力。重视论文发表,表面上看是重视学术研究,然而以论文是否发表、发表在什么档次的期刊上,来论述学术成果,而不是看论文本身是否具有创新价值。这会导向教师、研究人员把精力用在炮制论文、运作论文发表上,而非认真做一流的研究。

03

国际学校在线

国际化学校存在与国家教育立意不冲突

一段时间以来,知名国际化学校停办、国际化学校更名、授课教材限制、国际大考取消、外教短缺等消息层出不穷,引发了人们对于“国际化学校还有未来吗”的担忧。

事实上,融汇东西方教育精髓的国际化学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一直顺应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国际化是我国融入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条件。在打造和推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国方案”上,都少不了国际化学校培养人才的成功实践。

据统计,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多运用“中国”一词,培养学生关注理解本土化和全球化的问题,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同时,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培养同时服务于国家和全球社会的接班人,尊重中国的独特魅力。

世界”一词也多出现于国际化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国际化学校注重培养学生从课堂走向世界。国际化学校培养学生尊重世界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自己更好,同时是为了这些优秀的学子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随着国外课程体系逐渐被“分解消化”,其优质特色部分被嫁接到国内课程,具有中国特色的、内生性的国际课程逐渐成型。中外课程深度整合,为国际化学校学生打下更宽广的学业基础,让学生避免“一条路走到黑”。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国学生具有多元化升学途径,既能走得出去,也能留得下来。

除国内学生外,国际化学校的存在对于外籍人才子女也意义重大。为促进发展,中国各地通过一系列举措吸引更多创新性国际人才。这些外籍人员对于子女的教育有不同的需求,更加需要具备国际性教育理念的学校。可见,国际化学校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未来发展的刚性需求。

04

国际学校在线

结语

蝴蝶效应的产生,有其内在机制。从贬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往往给人一种对未来行为不可预测的危机感,但从褒义的角度看,蝴蝶效应使我们有可能“慎之毫厘,得之千里”,从而可能“ 驾驭混沌”取得未来的巨大“福果”。

无论“名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释放的是怎样的信号,我国大众对国际教育的需求持续存在,国际教育未来依然可期。对于国际化学校而言,如何培育出能有坚实的自我身份及文化认同,同时又有责任分享意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秀学员,正是教育人的共同担当,任重而道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