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因“校名难听”被家长吐槽,成都学校取名一般是什么原则?

原标题:因“校名难听”被家长吐槽,成都学校取名一般是什么原则?

记者丨沙西雪儿 王婷婷 殷建 樊英 李瀚林 图源网络

全文共7847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为什么同一所高中会有不同录取线?

初中三年,哪几次考试成绩最重要?

成都高中那么多,哪些是真有实力?

高中借读,有哪些隐患风险?

平行班和重点班,区别能有多大?

没上普高线,居然也有机会上普高?

先上职高再转普高,真的可行?

……

能不能进入理想高中,

除了孩子的成绩,

家长必须要更懂政策。

即日起,

“2022中考公益服务”正式启动。

有关于中考的任何疑问,

加入2022中考家长社群,

你将得到权威答复

↓↓↓

日前,成都一所学校遭到家长投诉吐槽,原因竟是“学校名字太难听”。

“取个名字那么难吗?”某位家长在网络问政平台提出了这样一条教育建言,认为龙泉驿西河永丰中学和永丰小学的名字有些随意,建议换一个名字。

对于这一吐槽,官方部门表示,永丰中学正在修建中,现外墙装饰施工阶段,该校名为项目暂用名。而永丰小学校名为成都市龙泉驿区永丰小学校。“永丰”二字,取自学校校址位于西河街道安居工程“永丰家园”,因为学校就在小区旁边,所以学校校名“字号”采用当地地名为字号,本意是为了方便群众熟悉学校所在位置。从规定上来说,也符合相关要求。

抛开这起吐槽不谈,不少家长倒是对学校的校名来了兴趣:学校取名有没有什么规定?成都的学校们名字一般是怎么来的?哪些学校名字又最让人印象深刻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下成都各个学校的来历(以下为部分学校,排名不分前后)。

数字系

毫无疑问,只要提起校名中带数字的学校,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成都的顶流——“四七九”。除此之外,还有十二中、三中、十七中、二十中等等。整体来看,数字系命名的大多为初高中,小学较少。

而且,不少名字里带数字的学校,一般都还有另一个名字,这也是跟学校不同阶段的历史有关。

成都市石室中学(四中)

单从历史来看,石室中学可谓成都教育的“活化石”。文翁石室,从汉代一路走来,已经走过了2160个春秋。1952年,校名从“川西石室中学”改为“成都第四中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沿用至今。

成都市第七中学

成都七中(成都中学)办学历史也十分悠久了,其前身是1905年由墨池书院和芙蓉书院合并创立的成都高等小学堂,1907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县中学堂,1952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七中学校,2014年成都七中加挂“成都中学”校名。如今,校园里的“墨池”还依然呼应着其创校时的记忆。

成都树德中学(九中)

1929年,孙震先生创办私立树德学校,提出“树德树人”的办学主张。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树德成为全国办得最好的六所私立学校之一,时称“北有南开,西有树德”。

1952年,改制为公立学校,更名为成都九中。1989年,恢复树德中学校名。今天的树德中学,有一校(成都树德中学)三区(宁夏校区、光华校区、外国语校区)。

成都市第三中学(成都市艺术学校)

成都三中(成都市艺术中学)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1747年)的潜溪书院,迄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民国元年(1911年)改名为华阳县中,1950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三中学。1992年,学校加挂了“成都市艺术学校”校牌。

成都第八中学

成都八中源于1942年创建的成都市市立中学。1944年,学校分为市立男中和市立女中。1952年,分别命名为成都八中、成都六中。2001年,成都八中与成都六中合并,保留“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中学”校名。

成都市第十一中学

成都市第十一中学始创于1895年,其前身系“成都华英女子中学”。1952年由成都人民政府接办,定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一中学”。1993年由市教育局挂牌为“成都市科技创造(发明)学校” ,2000年4月由成都人民政府加挂“四川省成都市女子实验中学”校牌。

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十二中)

说起十二中,大家更多现在称其为“川大附中”。学校源于1908年创办的四川省城高等学堂附设中学堂。1953年,命名为成都市第十二中学。2003年,加挂“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校牌,是一所实打实的百年名校。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

成都十八中创始于1946年,前身是“文典数学补习学校”。1956年,发展成为高完中学,正式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学。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

成都二十中创办于1930年,原名私立大同中学,是金牛区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学。1956年,更名为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

成都市第十七中学

成都十七中创始于1946年,原名华阳女子小学,194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接管,由成都市教育局管理。1956年,迁至现址,成为普通完全中学。1958年,由成都市教育局命名为成都市第十七中学。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

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创办于1957年,最开始叫做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初级中学校。1963年,学校又更名成为成都市龙潭中学,后来又更名成为了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校。

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创办于1977年的成都49中,原名圣灯中学,在1992年1月更名为了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学校。2015年树德中学开始领办四十九中,49中目前也是树德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挂牌“成都树德成华中学”。

高校附属系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高校附属基本已经“集合完毕”了。川大附属、川师附属、电子科大附属、交大附属、财大附属、成大附属、川音附属……应有尽有。除此以外,还有北师大系列在成都也有学校。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创办于1908年,前身为国立四川大学附属小学。拥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川大附小位于川大校园内,这个独特的位置,也让这所小学深受川大厚重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文化资源浸润和滋养,可谓是得天独厚的读书治学之地。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就是家长口中的“川师附中”“师大附中”。学校前身为四川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5年,学校停止招生,逐步转为普通中学,直属于四川省教育厅,由四川师范学院代管,更名为四川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5年6月,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学校更为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97年6月,原成都市第39中学并入学校成为初中部,原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学校的高中部。2002年7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目前,这所学校又多了一个锦华分校,位置在锦江区经天西路,预计今年9月就能投入使用。

成都市锦江区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学校

我们首先要说的成都市锦江区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学校,在家长圈中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师大一中本部。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3年,1999年经批准成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始举办中学部。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正式更名为四川师大附属第一实验中学,后又创建龙泉校区(高完中)和麓山校区(已经升级成为了K12,小初高全部齐了)。如今,锦江这所学校更准确的名字,叫锦江区师一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是世界网球冠军晏紫的母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电子科技大学子弟校。2006年4月与府青小学合并后,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目前已经有了5个校区。

四川省华西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这所学校的办学历史也有上百年了,2018年被评为了“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依托电子科大,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了四大科技创新实验室,并开发了校本创新课程。学校高、初中各年级都设置有二十余门选修课和活动课,在成华区区内还是不错的。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这所学校和电子科大附中很容易搞混名字。学校是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新区于2009年9月联合创办的公立高完中。2018年5月获批成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18年9月清水河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形成了“一体化管理,分校区治理”的模式,初中部设在天骄校区,高中部设在清水河校区。

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1956年,成都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成立,也是一所隶属于成都理工大学的子弟小学。2017年,拥有60年办学历史的理工附小被移交给成华区教育局管理,并将整体迁入位于成华区民旺一路69号新校址,2022年将有2个校区。

成都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2018年,成都大学校与成华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成都市龙盛小学挂名成为了成都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学校最初有卓立校区,现在又新增加了卓逸校区,总共有2个校区。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成华区三友路,创建于1992年。目前在2020年1月2日,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正式发文认定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校,成为了最年轻的省二级之一,也就是家长们所谓的“省重点”。

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学校创办于1937年,办学历史快100年了。2005年学校与四川音乐学院联合办学,正式更名为四川音乐学院附属实验小学,开始将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的音乐艺术教育相结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北二外成都附中作为武侯区人民政府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育战略合作的重点项目,位于武侯区聚萃街道,地处外双楠商业片区,可谓是承载武侯新城的期望。2018年招收第一批初中学生,2019年招收第一批高中学生。

西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西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所属的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1993年由成都市教育局批准,面向社会招收中、小学生,坐落于成都西郊的西华大学内,是成都为数不多的真正修在高校内的附属学校。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也就是家长口中常称的交大附中,学校始建于1940年,是一所直属于西南交通大学的全日制完全中学。近年以来,不管是办学成绩还是德育活动都很出彩,尤其是依托了交大资源,还建立了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很受关注。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其本身就是原来的光华小学。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与青羊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光华小学正式增挂“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的校牌,成为西南财大附属学校的一员。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成师附小始于1909年的淑行女子学堂,具有九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经过百年的文化积累和历史沉淀,从1911年四川省成都女子师范学堂附属小学到2000年的成都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至2001年合并到成都教育学院,2006年合到并成都大学,至今历时百年,成为现在的成都师范附属小学。

北师大成都实验学校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前身是四川省立第一中学,建校于1913年,距今已有107年历史。直到2002年,“成都市第二中学校”(当时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的校名)获得了北师大授牌,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基地”,由北京师范大学和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办学,是成都市教育局直属的由北师大直接管理的学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市属学校”。

地名系列

盐道街小学

盐道街小学,一个同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1919年,盐小本部创办。那个时候,学校还叫:四川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直到1963年那年,学校才改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学校”,那时的盐道街学校可以从小学读到中学,后来1978年,学校又一分为二,成了现在的盐道街中学和小学两个学校。再后来小学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成为了家长口中的公办五朵金花之一。

和平街小学

成都市和平街小学始建于辛亥革命前,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曾就读该校,是成都市锦江区的重点小学之一。最初为“华阳第一女子小学”,建国后更名为“成都市东城区第二中心小学”,因为学校毗邻和平街,1972年重新更名为“成都市和平街小学”。

九里堤小学

九里堤小学位于九里堤北路,九里堤遗址附近。学校建于1947年,原名为诸葛庙小学。后来虽然更名,但学校一直还保留着原名“诸葛庙”的底色,依托诸葛文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教育精髓,潜心培育学生,学校还被评为过“成都市国学诵读示范学校”。

东城根街小学

成都市东城根小学兴建于1963年,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老东城根街9号。曾经,这所学校还有一个名字叫巴金小学。东城根街小学与巴金结缘是1991年,当时学校举办“寻访家乡的名人”活动,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给巴金先生写信。很快,87岁的巴金给同学们回信了。孩子们与巴金老人十五年的情缘故事,也是一份很独特的校园文化。

新华路小学

新华路小学位于成都市七家巷12号,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末。前身为灵明小学,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法国传教士郝玛雷修建,当时为一所教会学校。1950年成都解放,学校收归国有,因地处玉沙路东段,故更名为东玉沙街小学。1978年学校更名为新华路小学。

说来新华路小学原名东玉沙街小学还有另一渊源,据了解,玉沙路旁曾有一条解玉溪河,其河沙可以解玉,故有玉沙之称。

石笋街小学

石笋街小学校(东区)位于石笋街8号,学校始建于1935年,坐落在老成都西门城墙边饮马河畔的石笋街上,毗邻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是国民政府将旧庙宇改建成的小学堂,历史上,它还有个名字叫“席草田小学”。

建设路小学

位于成华区的建设路小学,最早叫做“圣灯寺国民小学”,所以,不论老校名还是新校名,都还是有很显著的地点特色。学校也已经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拥有建业路和枫林两个校区。

特色、诗意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收到了一些家长们心目中认为十分有诗意的校名,而且跟成都历史密切相关的校名。其校名背后,几乎都还有着这座城市的一段历史,也是非常有书香气了。

抚琴小学

抚琴小学创办于1989年,为抚琴小区的公立配套小学,原名成都市抚琴西区小学校,2007年更名为成都市抚琴小学校。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坐落在繁华羊西线旁,悠悠抚琴台边,听起来就是一所很“古风雅致”的学校。

双眼井小学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坐落在正通顺街旁的双眼井,至今受到青羊区人民政府的重点保护。双眼井小学正是在这里诞生,以古井命名,汲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构建现代书香学堂。

草堂小学

曲水流觞的浣花溪,文韵千年的杜甫草堂,葱茏恬静的万树园……依傍于斯,相融于斯——青羊区草堂小学就坐落在这风光旖旎的锦城之西。学校始建于1937年,独特的人文元素也成就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自带一份诗意。

益州小学

2011年,成都高新区益州小学建校。为什么取名益州呢?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部。州治在雒县。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

墨池书院小学

墨池书院与芙蓉书院1905年合并后始称“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又称“成都学堂”),随后有“成都七中”,但“小学”百余年来无后继者。2016年9月,成都市高新区新建公办小学并命名为“墨池书院小学”延续“墨池”文脉,填补历史空白,传承文化遗产。

锦官驿小学

唐代,成都因织锦业发达而称“锦城”;因织锦交易发达而设“锦官驿”,因而,成都又称“锦官城”。南来北往的商贾让“锦官驿”包容着四方的文化,凝聚着八面的精神,更孕育了成都的文明。百余年前,几位商人在“锦官驿”的“东狱庙”中办起了“学堂”——“私立锦官驿小学”。2005年7月30日,由原锦官驿小学、芷泉街小学、胜利东路小学合并而成现在的学校。

少城小学

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老城区西部。平定三藩之乱后,成都地区的八旗兵逐渐增多,于是清政府在1718年在成都城西部修建了满城,由于处在战国秦张仪修建的少城遗址上,故人称“少城”。少城小学前身是小南街小学,始创于1932年,其前身为成都市西城区第一中心小学,再追其前身,则是著名的成都市立一小,亦称是少城小学,至今有78年历史。

锦里小学

锦里小学(原成都市凉水井街小学)创建于1946年。锦里即锦官城。《华阳国志·蜀志》里记载“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

天涯石小学

天涯石小学始建于1904年,应运“废科举,兴学校”的清廷“新政”而诞生。1951年,学校命名为“成都市商业场小学”,在“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指引下,成为市内颇具影响力的小学。2001年5月,应发展需要,学校迁入府南河畔,文物古迹“天涯石”旁,更名为“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蓉城小学

住在东客站片区的家长们,对蓉城小学应该不陌生。毕竟,名字听着就很大,能够以“蓉城”来命名一所学校的并不多。目前,位于东客站片区的蓉城小学已经实现扩容,形成了东西广场“一边一校”的格局。位于东客站东广场片区的校区为银杏校区,位于东客站西广场片区的新校区则是芙蓉校区。

锦官城小学

成都又名“锦官城”,也就是说蓉花似锦、盛产蜀绣,丰饶并富足、历史且悠久。成都市锦官城小学是在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学校座落在古蜀天坛——羊子山古祭台,紧邻以司马相如励志故事而闻名古今的驷马桥,也因其独特的位置,学校如今也在致力建设成为一所座落在博物馆里的学校。

金沙小学

这个学校,名字不得了,位置也不得了,位于国家一级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旁。和千年金沙相比,学校历史不长,于2007年9月正式开学,是青羊区教育局主管下的公立学校。由于和金沙遗址博物馆毗邻而居,学校以挖掘金沙文化服务教育为思想源泉,十分注重解放每一个孩子,共同追逐美好的梦想。

人名系列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田家炳中学,成都也有一所。

这里必须要单独说说田家炳。田家炳先生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一生中捐校无数,被称为“中国百校之父”。据不完全统计,田家炳至今已经捐出了超过10亿港元给超过300所学校以及其他事业,把个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资产都用于慈善的,在中国就只有他一个人。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创建于1925年。在历史的演进中,学校先后更名为“成城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十九中”。2003年,蒙泽香港著名慈善家、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助学,遂更名为“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成为全国“田家炳中学”中的一员。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名字的由来,源自于嘉祥教育集团董事长向克坚父亲的名字向嘉祥。据悉,向嘉祥解放前为四川农专的高材生,担任过保国民小学的校长,是一位教育工作先驱。向克坚的母亲廖西萍,同样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在乡镇小学任教,并且还是坚守在抗战一线地下党员。由于父母亲给向克坚带来的深刻影响,为了表达父母的哺育之恩,同时鼓励学子懂得感恩、胸怀祖国,做改变未来的杰出人才,向克坚用父亲的名字命名校名,即“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母亲的名字命名奖学金,即“西萍奖学金”。

行知小学

遍布全中国的行知小学,都发源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被宋庆龄称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身体力行推动平民教育,将教师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在他关于《行是知之始》一文中,他先赞成王阳明的思想,又批评其“先知后行”,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创办晓庄师范时期,陶行知在学校里不断演说自己关于“先行后知”的观点,以致许多调皮的学生称他为“行知吾师”,他也就乐得把自己名字改作“陶行知”。

如今在成都,在高新区有高新区行知小学,金牛区有成都市行知小学校,武侯区有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另外在双流、青羊、武侯,还有三所以“行知”命名的幼儿园。

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

列五中学的名字,来自于革命志士张列五。1904年,张列五等17名叙属(宜宾)学子,捐出了17个大洋,在成都陕西街节孝祠创建了学校的前身——“叙府公立中学堂”,当时被誉为“辛亥革命四川策源地”。经历了117年的岁月变迁,学校也先后九易其名,最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以此纪念张列五先生等仁人志士在救国救民中的功绩,“公勇诚朴”的校训也延续至今。

END

排版丨水哥

2022成都儿童团升学公益服务季已经启动!

看不懂升学政策?找我们!

想深入了解某所学校?找我们!

在几所学校里纠结?找我们!

赶快加群,不迷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