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谢维和:千万不要小看中小学作业,其中蕴含很多道理

原标题:谢维和:千万不要小看中小学作业,其中蕴含很多道理

谢维和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科学的普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也是我们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承担的一个非常专业化的任务。虽然1999年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文章——《论教育科学的普及》,并发表在《教育研究》上,但今天重新思考教育科学普及这个话题,而且从中小学学生作业的角度切入进行分析,的确是非常有意义。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我也一直在思考中小学的作业问题,但将它与教育科学的普及结合起来,对我也是一个极大的启发与新的思路,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的基本观点是:作业是教育科学普及的基本途径之一。能够设计或编制一个好的作业,就能够非常通俗易懂地帮助学生学习、理解与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并能够直接地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为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直接的指导作用。

首先,我谈谈教育科学普及的含义。刚才有些专家和老师也都说到,现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基础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和做教育研究的学者之间,可能在有些看法上存在分歧,甚至是缺乏交集。这种差异或矛盾是很正常的,教育科学研究当然和教育经验不一样。

教育经验是情境性与个体性的,它有很多具体的边界条件,是在个体或者说是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而教育科学则强调一定的普遍性与理论性。它重视普遍性或者说学术性的表达方式。我在1999年那篇文章中就引用了国外学者的观点,要把教育学、教育实践以及教育思想分开,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把它们混为一块,用经验去替代理论,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两者也是统一的,是教育规律的不同呈现形式,也是实现教育规律的不同途径。而且,有区别才有相互联系的必要,才有两者相互结合的必要,有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必要。原来北师大有一个很有名的教授成有信先生,他曾经就提到,教育科学、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是有质的区别的。而教育科学普及的意义则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其次,我谈谈什么叫做教育科学的普及。教育科学普及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叫语言的转换,从抽象到具体生动。有的时候做学术是要有一些抽象的,没有抽象和概括是不行的。但是,如果要把它普及起来,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就需要有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生动的转换。第二个叫形态的转换,从概念到形象。一些概念性的表现方式可能要用一些形象化的方式去表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故事,去说明和阐述教育的理论和规律。这就是教育科学重要形态,也是教育专业化的体现和基本特点。其实,高水平的教育理论本身就应该是具体生动的。中国古话说得好,“唯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所以,教育科学的普及水平也是反映教育理论研究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三,我认为作业是连接理论和经验的一个非常具体的中介,作业是通过教育的实践经验去表现教育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因而也是教育科学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形态。我认为,即使我们讲教育科学普及,也得用科学的方式和科学的态度来讲。我们不能随便地讲教育科学的普及,我认为那样是不利于教育科学普及的。这里,我要引用一位非常值得尊重、说话非常严谨的院士——王大珩院士给我讲过的一句话。教育部曾组织一个中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建设的项目评审,当时我在北师大工作,也有幸被邀请参加了这次活动。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到一些中小学去看看实验课的实验过程和听课。我记得,当时一起参加的还有原北京教科院的副院长、后来任北京开放大学副校长的张铁道先生等人,以及王大珩先生。在听完课后吃中午饭的时候,我就对王先生说:“您这么大的年纪还来关心中小学的科学实验课。”王先生听罢,就非常认真地跟我说:“谢校长,你可别看这个小小的中小学科学实验的课,如果能够设计出一个很简单的、中小学生都能够去操作,甚至都能够理解的体现某个科学原理的一个实验,那么它的价值一点也不亚于一个科学的发现。”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心中。在教育科学普及和刚才我说的一些观点上,王先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沿着这个思路来谈谈作业的问题。

这里给大家看一个由北京实验二小华应龙老师给我提供的作业题。华老师是数学特级教师,是二小的副校长,我们有时在一块讨论小学教育的话题。他有时候到清华大学我的办公室里聊天。有一次,我们讨论的话题就是作业问题,包括什么是练习题,什么是复习题,什么是考试题,它们的设计方式和功能分别是什么,等等。为了准备这次论坛的发言,我也请他帮忙,设计一道能够去说明某个科学定理的题目,于是他就给我设计了下面这道题——

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这道题与一道经典的数学题目是非常相似的,即船长的年龄问题。它说的是:一只船上运了XX只牛,运了XX只羊,最后问船长的年龄是多大。而这道题目的要义则是引导学生了解思维逻辑中的同一律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或者说在人们思维过程中,形式逻辑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一种非常基本的思维方法,即同一律。也就是说在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的意义上去使用概念和判断,包括思维对象的统一、概念的统一以及判断的统一,否则将导致混乱与错误。这是数学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这道题目求的是把窗户的面积扣掉以后,这面墙需要用多少彩漆,可是题目给出的条件是房间的面积。显然,它的设计违反了数学中形式逻辑的同一律。通过这道题目,学生在以后做作业的时候就会注意数学题目中的单位和概念的一致性,进而不断地把握逻辑中的同一律。

这样的一个案例,虽然是五年级数学的作业题,实际上它包含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与逻辑道理在里面,我想这也是设计题目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方法、原则或者说思路,体现了教育科学的普及,以及作业在科学普及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也想借这个论坛给大家提两点建议:

第一,我鼓励和建议老师和学生自己去设计作业。实事求是地说,现在中小学老师们自己设计作业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是在题库或者是各种各样的习题集里面去借用各种习题。当然,这样一种借用或借鉴也是可以的,甚至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能够自己设计一些作业,或者说自己能够根据学校学生的发展和地方实际去设计一些作业,那就更好,而且这也是对我们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提升。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其实学生自己也是可以设计作业的。如果学生自己知道这个作业是怎么提出来的,作业是怎么设计的,他自己能够去设计作业,那么他们解题的思路就会更加自觉。据了解,XX中学的两位初三学生便自己设计几何题目,并且进行分析。这两位学生告诉我:“自己出题是基于平时做题或偶然间发现的一些有趣图形及结论,也有拿几何画板画着玩时发现了某一规律而延伸出来的,这样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如何隐藏辅助线、减少条件;我俩还可以互相讨论,感觉这对图形掌握很有帮助;最后可以拿几何画板验证。不过相比于一些成题,我们自己出的题缺少循序渐进的一二问。”而且,他们也发现了自己设计的题目中的一些问题,这恰恰是老师帮助他们或者他们自我提高的一些契机或路径。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希望借助这样一个论坛的主题,鼓励我们老师和同学自己去设计题目来相互讨论与交流。

图为某中学两位初三学生设计的几何题目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希望举办师生作业设计展示活动。如果我们的师生,包括我们不同学校和不同地区的师生,能够把自己设计的作业拿出来展示。同时,建立合理的作业设计的交流机制,让大家来讨论和相互学习。这是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是中小学教科研的一种非常具体有效的形态。同时,我也希望每所中小学可以建立自己学校的习题库,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这样会让我们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来提高我们设计作业的能力和水平,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不一定要去搞竞赛,说谁设计的好,谁设计的不好。但是可以搞展示与交流,我想这也是教育科学普及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千万不要小看中小学的作业,它们当中蕴含了很多的道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