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母亲”通常被塑造为温柔无私、默默奉献的典型,随着当今社会生育率的下降,这一角色期待似乎又得到重申。然而就像《成为母亲的选择》中所提到:“母亲的价值与意义并非只能与孩子紧密连在一起,她们同样拥有自主的身体、思想、感情、创造力和记忆。”片面强调生育的必然与崇高,也是对这一身份真实性的抹杀。

比起再去讨论与分享成为母亲的欣慰满足,我们希望去追问更隐秘而深层的母职体验:成为母亲,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这份恐惧从何而来,每位女性又如何处理“天职”与“选择”间的微小拉扯?只有“成为母亲”这一角色改变与情感体验被赋予充分的谈论权利,每位女性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失去了什么,又拥有了什么。

于是,我们不全面地请了身边的朋友,自己的妈妈们,当然还有单读认识的内容创作者们,来聊聊这一话题,分享作为母亲那些真实的焦虑与不安。无论如何,这都是个艰难、单向度、令人骄傲的旅途,我们祝福每位勇敢的女性,也祝她们今天母亲节快乐。

索马里

99 读书人高级编辑

在等待儿子出生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恐惧应该是女诗人 Alice Notley 说的,“He is born and I am undone—feel as if I will/never be, was never born. ”

去年翻译希钦斯的 Hitch 22,里面有一段脚注也很动人的,关于出生和死亡。希钦斯说儿子亚历山大落地时,“才在一瞬间意识到我的葬礼负责人突然之间明白无误地登上了舞台。我震惊于自己是那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点。” 在我看来,这句话已经是男性对成为父亲的恐惧最真诚的形容。

但父亲再煽情的感伤,也永远无法和 Alice Notley 用的 undone 这个词相提并论。已经成为母亲的我,可能注定无法平复自己从未、也将永远不会诞生的恐惧。

电影《房间》

蒯乐昊

记者、作家,《时间的仆人》

孩子长出了自我意识之后,就开始和我分享他的世界了。我的手机歌单里面逐渐增加的鬼畜风口水歌和各种洗脑神曲,就是这种分享的可视听化成果,使我再次被动成为流行文化的受众,而且,不客气地说,还是比较糟糕的那种流行文化。

但孩子也在进步,最近他在听的是《莫斯科》、《喀秋莎》和俄罗斯军歌,不明真相的过路群众,会以为这扇窗口背后住着一个壮心不已的老革命,绝不会想到随着歌声上蹿下跳的,只是一个 10 岁小男孩。

我试图跟这股力量博弈,渐渐摸清了他最近痴迷前苏联的原因,似乎是游戏《和平精英》里设置了几个大国模式,其中一方是苏联,一开始,孩子们都抢着当美国、英国、中国,苏联有点不受欢迎,但后来,苏联就像电影里那种逆袭的反派一样,把小朋友们迷住了。游戏里雄壮的音乐,还有各种硬核的苏式机枪装备,也成为了俘获粉丝的一个理由。这种兴趣从游戏蔓延到历史,从军事蔓延到政治,我发现儿子开始在网络上搜索二战史,小朋友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他所能找到、所能看懂的二战史短视频,出于一种值得鼓励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延伸相关视频,进而了解起前苏联历史来。

几年前还在奶声奶气地要求我讲睡前故事的小男孩,现在在早餐和睡前,跟我谈论斯大林,谈论大清洗,谈论到底有多少万前苏联人被处决,他甚至觉得斯大林颇有几分男人气概。他把他们统统都杀光了,因为,他不这么做的话,就会危害国家的——孩子说。

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恐惧,这种恐惧,远比那些高烧不退的夜晚更令人胆战心惊。我们到底把孩子带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和展示这个世界?甚而至于,终有一天,孩子会参与到这个世界的塑造中去,他们会再把那个由他们一手打造的未来,反赠给我们。历史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联想画面:那些置身于非理性时代的母亲,是怎么苦苦跟这个世界争夺自己的孩子的。

我急火攻心,马上展开一些驳斥和说服工作,效果平平。看起来孩子似乎更愿意相信那些他在外部世界里得到的东西,相信他的学校、他的伙伴、他的网络,胜过父母。在他这个年龄,父母不过是用来反叛的。想想也是,在许多价值观问题上,我都无法说服能够理性思考的成熟同龄人,凭什么我就能成功说服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因为不掌握足够多的事实来与大人辩论,但又本能地要反抗父母的霸权,已经气得跳起脚来。

电影《瞬息全宇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认知局限,看到孩子,也令我回想起我的青春期,何尝不是在混乱、任性和自以为是中度过的呢?为什么我此刻就要把我的观点强加给下一代呢?下一代人有他们自己的探索路径。我们可以凭经验为他们避开一些雷区,但肯定还有一些我们也无能力为的雷,需要他们自己去蹚,有许许多多弯路,必得他们亲自去走。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感到恐惧了。去年,也是小朋友推荐,我们一起看了《鱿鱼游戏》,这部剧在小学生里很红。我没想到剧中有那么多血腥的杀戮镜头,当我吓得闭上眼睛,也下意识去捂他眼睛的时候,小学生嗤笑着推开了我。他一点也不怕。后来我发现,对于他们这一代来说,杀戮不可怕,因为他们心目中的杀戮,都是电子游戏模式。一群群血肉之躯倒下去,所谓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不过是游戏特效,何必惊慌?生命是什么?一根根血槽而已,有时充盈有时虚空,大不了宕机重来。

这一年里,外部世界的分裂和变化有目共睹,家庭里孩子的变化,不过是外部世界的极小投射,是最贴身的考验,考验我们能不能在最微小的单元里建立共识,考验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智慧与一个可能不那么好的世界共存,考验我们在发声可能无用的时候,仍不放弃改善这个世界的努力。这个智慧也许也将用来拯救我们自己。

汪天艾

西班牙语译者、编辑

成为妈妈,最大的恐惧来自明日的未知,自从拥有了一个比自身生命更珍贵的存在,未知带来的不再是那种令人兴奋的不定感,而仅仅是放大了恐惧。孕期围绕着产检被科普到种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当时觉得一个生命能够从受精卵长成胚胎、完好发育、平安诞生,实在已经是小概率的幸运事件。

宝宝出生之后,第一次知道在一个生命的最初几年里,原来每一个后来稀松平常的动作都要经过如此艰难的练习,且不说坐直、站立、走路,连打出嗝来都费尽力气。在这样的艰难之中,这个小生命却有着让我作为看护者羡慕不已的接纳和回馈爱的能力。这种仿佛与生俱来的不带任何偏见或预设的宽和与包容每每让我动容。

宝宝出生后的半年来,我时刻沉浸于这样的珍贵之中,与此同时,疫情全方位地解构和改变着日常。对于没有时间概念的婴儿,每一刻都是当时当刻,而对于早已不再单纯的大人,明日的未知从宝宝的腹泻是否好转、打完“十三价”疫苗是否会发烧、体重增长能否赶上生长曲线、会不会突然生病,到自己会不会被时空伴随、小区会不会封控、再到明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我每一天都为“最坏”做着准备,虽然力量单薄,只希望可以好好守护眼前这珍贵的生命。

毕竟,从孕育到生产的整个过程都已向我展示自然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抗,教会我臣服于生命的意志,而刚刚开始的养育之路正每日修复着我对良善的信念。这一切都令人不胜感激。

Alex

「绝对是个妞」创始人

我曾经有过一次怀孕 6 个月的流产,我本来以为,当妈妈最大的恐惧是孩子不能平安降生。后来,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我在育儿书里学会新名词:婴儿猝死综合征 SIDS(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一种不可解释的死亡,孩子会在睡眠中猝死,通常发生在婴儿一岁以内。那时候,我以为那是妈妈最大的恐惧。

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后来,我的孩子的生长 outgrow 了他的脆弱,他皮实,欢乐,鬼灵精怪。经常我会在一旁看着他,想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好?我也经常会在他笑得一脸灿烂的时候,想象到下一秒可怕的画面,可能是坠楼;可能是他被人抱走了,在一个房门紧闭的房间哭喊妈妈;可能是一辆卡车突然冲出护栏朝我们翻滚而来。

当妈妈是「生」的礼物,最大的恐惧一定是对「死」的恐惧。

后来读《渺小一生》读到了这样一段话,读完之后我觉得无法呼吸。大概意思是:当你的孩子死去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所有丧子之人所描写过的那一切悲和痛,但没人写过的是,当那一刻来临的时候,有一部分微小但不能忽视的你,会感受到轻松。因为终于,你一直会想到的,一直在怕着的,一直为自己准备的那一天终于来了。啊,你会告诉自己说,它来了。Here it is。而在那之后,你没有任何会恐惧的事情了。

刘美丽

爱运动的高校老师

打从孩子出生起,一天一个样,天天在长大,还没出月子,抱起她我已经很吃力了。加之孩子出院后偶感风寒,看到孩子难受我更难受,想到孩子长大成人还有那么遥远的路要走,是否能健康顺利长大也可未知,而我自己的人生也就从此纠缠在尿布、奶粉、柴米油盐里头没完没了,那种无助和绝望让我非常崩溃。

还是父母手心里宝贝的我,在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便从此要成为眼前这个小不点必须可以依靠的、坚实的温暖港湾,当时那种恐惧害怕胜过了初为人母亲的喜悦。

电影《春潮》

孩子上学后,又害怕孩子在学校受到各种伤害、担心学业是否进步、担心是不是快乐成长……大学毕业后又担心孩子工作是否顺利、交友是否得当、也担心今后婚姻是否幸福……

成为妈妈那一刻起,孩子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牵挂。陪着孩子长大的过程,其实也是作为妈妈的我自我心智成长的过程。孩子是灿烂的黎明,她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份成长,同时也带给我无比的幸福、甜蜜和快乐。成为妈妈真好!

蓝飞儿

喜糖麻麻,生完宝宝最大的感受是世界上最爱你的永远是妈妈

成为母亲,我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我想该是如何重新构建自己的新生活吧。

我的宝宝快三个月龄了,我可以告诉你,从分娩破水的那一晚开始,我从未睡过一个整觉。现在想想怀孕分娩的那点痛苦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一个睡渣宝宝的肠绞痛整夜哭闹、两到三个小时深夜蓬头垢面、睡眼惺忪起床喂奶的责任、如果还有一个不给力的猪队友爸爸,那么这一切都会把你推近崩溃的边缘。

别人口中怀抱婴儿的那些幸福彩色泡泡殊不知背后都是整夜整夜无声无偿的甘愿牺牲换来的。我想告诉还没有生儿育女的女性同胞们,如果你本人不是那么有强烈强烈(此处有加号)的意愿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或者心甘情愿(此处也有加号)为你爱的人诞下一枚小宝宝,就千万不要入生育大坑。目前我产假已休一半,家里这边要担忧等我复工后孩子谁帮忙照料的问题,公司那边听说正值裁员风波,认识的老同事已走了一批,想到之后还要顶着压力准备面试找工作,我就本能的退缩,以照料孩子为理由在家不出去工作,还得担心之后老公如何看待我......

吐槽了这么多,当然当孩子早上睡醒朝你露出天使般的微笑、看着孩子穿的衣服渐渐变小、囤的纸尿裤号码一包包变大,你就知道孩子不知不觉地在健康地长大, 生养一个孩子意味着失去一些自由,但我也获得了另一种快乐和爱。

噜噜的妈

噜噜是我的猫

没怀孕之前看了那么多生育过程的动图,我以为我会最恐惧肉体上的疼痛,但幸运的是整个孕期没有丝毫不舒服,临产的时候打了无痛,没什么太大痛感,只是很强的腰酸。开始育儿之后,我意识到自己最恐惧的是拿孩子当逃避的借口。

电影《平行母亲》

孕期正值公司的一波裁员潮,等到休产假的时候部门的同事已经都走光了。我是对自己总是很仁慈,懒得负起责任的那种人,即便面对这种未来基本无处可依的境况,也能心安理得地一头扎进了假期。

在家休整的五个月里有婆婆帮忙,家里做饭打扫自然有理由不去操心,全心陪儿子长大。一想到返工之后要顶着比毕业还要多许多倍的压力找工作转岗,重新准备面试、接受社会的鞭挞,我本能地抗拒并用当下麻痹自己。每每想趁着假期学点傍身的新技能,也硬找了些跟孩子相关的事做,说服自己没时间学习。有时候甚至觉得要不彻底不工作了吧,别人怎么看我又有什么要紧,捱一捱那些话就过去了,再说我是有理由的,我得带孩子。

后来有一天,老公跟婆婆说起同样有个孩子的表嫂,年底那会儿月入五万,人也漂亮伶俐。大抵是作为女性,又是狮子座,万万是吃不住跟别人比的,轻飘飘的心登时就沉了下来:我到底还是想成为这样的女性啊,差点就又躲到借口的蜗壳里去了。

如今重回岗位一个多月了,莫名其妙反倒成了事务负责人。下午面谈,领导意会我好好干,下半年给我升职。但我还是决定要正视这份工作的被动性和低抗风险性了,近期会抓住晚上的一点点时间学些编程和运营知识,掌握一些新的技能。希望等儿子有了更多意识,会觉得我是不推诿、很勇敢、让他骄傲的妈妈吧。

小鹿快跑

大器晚成的妈妈

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想成为一个女孩的妈妈,终于如愿。

成为妈妈后,最大的恐惧是什么?是哦,没做妈妈前,自由散漫无所畏惧,想像三毛一样去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 初三暑假跟着妈妈去长沙开会,我一人拿着地图找转学来的同学玩了三天,算是开了点眼界。高三的暑假参加活动,带着三四十个学弟学妹们去海南环岛游。坐了十几个小时的三等舱,从广州到海口,一下船,热浪扑面而来,到处都在盖房子,虽不明白但很是震撼。

92 年 8 月可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怀揣着收集来的一百多张身份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抵达深圳,通宵排队帮舅舅抢股票认购证。不懂但记忆深刻。财会大专毕业后,从一个四五线小城市跑到广州,和一群只说鸟语的香港人共事,被他们嘲笑是"捞妹"也不惧怕,跟他们学习粤语,感受着这个城市的活力和嘈杂。之后去到海口,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会计,看到无数的烂尾楼……

电视剧《母亲》

成为妈妈后,心有软肋,没有最怕只有更怕。女儿两岁时在儿童医院做手术,那是我最漫长的等待。小时候就怕她生病怕她痛。上学补习课余兴趣班都有人接送,怕被拐怕被欺负。觉得广州的治安不好,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视野,于是带她去上海生活学习。她长大一些,我开始准备粮草,怕在她需要时无力支持。

一路走来,因着这份怕,不断激发我的潜能,伴随她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工作,成为了一个有能力让父母和女儿依靠的人,有能力担负责任的人,这也是我力量的源泉。

👩

成为(或不成为)母亲,

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现在加入单读全年订阅

正视每个重大的人生选择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