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高三毕业,高二慌!高二以后厌学、早恋、沉迷游戏,怎么办?

点击查看#2022高考放榜时间公布#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43

高考结束后

意味着高三学生的毕业

然而高二家长却慌了

...

不单是高二

初二也跟着慌

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

“逢二必乱”现象

什么是“逢二必乱”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指孩子到了初二或者高二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学习跟行为问题。比如:厌学、沉迷电子游戏、打架、早恋、顶嘴等。有时会被家长单纯的认为是孩子的一种叛逆,但实际上是由环境和自身状态,综合形成的一类“心理焦虑问题”!

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在初二或者高二以后,是因为刚入学的时候,学校的环境是陌生的,很多学生不敢打破既定规则。到了初二或者高二以后,离中考和高考还是比较遥远,不像初三和高三那样学习紧、任务重,所以这个时候,极为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逢二”就有的焦虑问题

百度百科这样说:① “逢二现象“是指初二或高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其为”心理断乳期“。② 初二或高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

因此,这个阶段既是孩子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1、早恋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这是因为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原因,与初一相比,初二学生增加了生物课,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2、沉迷手机

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想要独立,但自控力尚没有形成,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也处于混沌期,因此很容易沉迷手机和游戏和虚拟世界中,用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无奈。

这些孩子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和父母三令五申,软硬兼施,没收手机,制定规则,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因为手机问题与父母冲突最大也是在这个阶段。

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也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到沉溺虚拟世界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远离游戏、好好学习,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游戏和短视频制造出的快感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

翻开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一年级的知识相比,初二或者高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

进入初二和高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现出学习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说进入疲倦期,原因就在于此。

在学习上,“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这个时期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最后一年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和高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4、逆反心理严重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初次出现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点在哪?12岁开始逃学了,15岁~17岁的时候是高峰期。这个年龄段孩子最容易出问题。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综合作用下,他们会表现为不服从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而是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家长如何应对“逢二”这道坎?

在学校的实际教学当中,每年都会有那么一两个问题比较大的孩子,老师们在一起分析、讨论,到最后,大部分问题都指向了家庭和家长。出现问题的孩子,大多来自全职妈妈的家庭,和那些父母全都放任不管,完全由老人照顾的家庭。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而且父母双方都不能缺席。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改变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

1、改变沟通方式

中国父母所谓的沟通常常是这样的:天冷了,记得穿秋裤哈;你现在都高二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再贪玩了;你再玩游戏,我就把手机没收,听见了没?你看隔壁张姨的儿子,上学期模拟考试了全年级第一;走路就不能挺直了背?老是弯着腰;老师说你这学期数学退步了很多。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谁?

有时候,父母一边说,一边自己生气,孩子压根没听进去半句。这不是沟通。

事实上,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关键,只有两个字——闭嘴,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认为,“什么也不说”(闭嘴)也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接纳感。

父母默默地被动倾听,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得到了抽丝剥茧式的梳理,他被允许表达情绪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接纳(尽管父母什么都没说),进而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建设性解决方案。

但如果父母插入教导、说教、嘲笑、羞辱、批评、责备等不接纳的应答,沟通就变成了一道鸿沟。

2、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学会放手

一项调查显示,当初中生面临心理压力或负面情绪时,并不希望父母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而更希望父母将自己视为独立个体,给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的机会。但52.91%的家长第一时间做得最多的是“耐心开导”,让孩子自己消化的仅为18.13%。家长的不放手和孩子的争独立就成了矛盾的导火索。

家长要学会把手放开,后退一步,让孩子走得更稳更快。孩子骑自行车的时候,家长扶着车把的手也要放开,车子才会飞驰。人生的路也是一样,只有松开束缚,站在孩子的后面,他们才能发展得更好。

3、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承认差距,不求统一。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点一点的提高。

4、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

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5、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学习和植物一年的成长是很像的。

一棵果树,最重要的阶段不是春天也不是秋天,而是夏天。天暖存活的果树自然开花发芽,秋天到了果实自然成熟掉落,冬天便休养生息。

夏天却是果实积累营养、成熟长大的重要过程,如果这一阶段果树出了什么问题分了心,例如把枝丫着重放在阴面生长,最终果实没收获多少,徒留满树枝杈。

就好像贪玩疯长枝丫,果实因为缺少营养就不会饱满。

一棵树过一年主要看夏天,只有认真积蓄力量、不枝不蔓地生长,才能在秋季收获香甜的果实,才能在中高考中斩获满满的希望。

5月1日-5月3日

9:00直播好书推荐不打烊

喜欢今天的内容

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

—END—

声明:转自山东教师队伍(id:sdjsdw),部分内容有删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协商,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邮箱:1242655784@qq.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