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这个5分率高、有趣且实用的AP科目了解一下?

走过路过的AP学子,不要错过!!

Panopath x 易鹿君

属于AP学子的情人节CP交友活动💘😍

正在火热报名中!!🔥

活动时间:北京时间2.9-2.13

报名截止:北京时间2.7 24点

全程免费免押金,快来情人节前脱个单!!

报名方式

Panopath过来人”公众号

“易鹿君”公众号

两个公众号回复都可以)

后台回复 “APCP”

按照后台提示完成,即可参与活动哦!

CP活动名额有限

快来领取你的另一半吧💗

猜到标题里的科目了吗?没错,就是 AP心理学

如果把AP心理学拟人化,它应该是所有AP科目中的“顶流明星”之一,凭借它 平易近人的性格(2021年5分率高达15%丰富有趣的内涵内容趣味性高简洁直白的谈吐出题方式简单明了,圈粉无数。

同时, AP心理学的魅力不仅停留在考试上,还渗透了你我的生活。

怎么,不信?那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考纲中Chapter 4: Learning里的条件反射(Conditioning)吧。

条件反射分为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两种。尽管原理不同,两种条件反射都可以达成改变个体行为的目的。

换句话说, 两种条件反射都可以帮助你在生活中“控制”他人的行为,让他人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避免你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巴甫洛夫的狗”, 这个实验准确来说是一系列实验非常“出圈”,直至今日仍旧能在文学作品中窥见它的身影。

巴甫洛夫原本是一位生理学家,在实验室中养了狗以便研究狗的消化腺。但是随着他原本实验的进行,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狗在进食时唾液分泌量会增加,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狗最初是在看到食物时,到后来仅听到来投食的助理的脚步声,唾液分泌量就会显著上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进一步研究,巴甫洛夫得出了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即当某个条件反射刺激 (Conditioned stimulus, 简称CS,如摇铃铛)伴随着某个非条件反射刺激 (Unconditioned stimulus, 简称US,如给狗狗的食物)反复出现后,这个CS也能够引起和这个US原本自然会引起的非条件反射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 简称UR)相同的条件反射反应 (Conditioned response, 简称CR,狗狗分泌唾液)

在CS和US产生关联之前,CS只是一个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个体不会对其产生特殊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当两件事物经常同时出现时,你对其中一件事物产生的自然反应也会被另一件事物引起。

理论知识听起来很绕,而且还要告诉你个不幸的消息:AP心理学考试经常要求你辨认 US, CS, URCR。如果你感到满头雾水,不知所云,那么 接下来就要看看这个概念和实例结合后的解释,以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在“巴甫洛夫的狗”的实验中,狗在习得(Acquisition)两种刺激的关联之前,进食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分泌唾液,所以食物是非条件反射刺激,分泌唾液是条件反射反应。

同时,在狗的面前摇一个音叉,狗在听到音叉的声音时不会有任何特殊反应,不会分泌唾液,所以此时音叉的声音只是一个中性刺激。

接下来,每次在狗进食之前都会摇动音叉,使得食物反复随着音叉的声音出现,狗依然会对食物分泌唾液。最后,当仅仅对狗摇动音叉时,狗就会像面对食物一样分泌唾液了。

所以这时音叉的声音是条件反射刺激,而狗听着音叉的声音就分泌唾液的行为是非条件反射反应。

但是,有时这种关联性学习并不会十分精准,可能会出现泛化(Generalization)的现象,即你在对某个CS形成了CR后,对与这个CS相似的刺激也会产生CR。

放在巴甫洛夫的狗身上,可能是狗不仅对音叉的声音会分泌唾液,对与音叉的声音相似的铃铛声响也会分泌唾液。如果是用人来举例,俗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最好的例证。

此时,如果 追求更加精准的关联性学习,就要 培养差异(Discrimination)。辨别训练可以帮助你达成这个目的:只在摇动音叉时给狗喂食,而摇动铃铛时则不提供食物,这样狗就在反复训练中能够辨别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值得一提的是,巴甫洛夫当年曾成功让狗对不同频率的节拍器产生了辨别能力。

辨别训练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称之为消退(Extinction)——当CS成功引发CR后,却不再伴随着US的出现而是反复单独出现时,CR就会消失。比如当狗听到音叉的声音会分泌口水,但是实验者反复摇动音叉却不给狗喂食后,狗就不会再对音叉的声音分泌口水了。

此时它可能已经明白, 音叉已经不再预示着美味的食物即将到来,这不过是人类骗子逗它玩的小把戏罢了。同理,如果因为铃铛的声响和音叉相似,所以最初狗也会对铃铛的声音分泌唾液,但铃铛的声音却没有伴随着食物出现时,狗就不会再对铃铛的声音产生反应了。

有趣的是, 消退并不代表我们的经典条件反射就此终结。在CR消退了一段时间以后,即使CS没有重新和US进行关联,也可能会在某个时刻突然重新激发CR,我们称之为 自发恢复(Spontaneous recovery)。当狗狗对人类骗子感到失望后,在某个美丽的清晨,你不死心重新摇响音叉,可能会发现你的狗狗竟然睁着湿漉漉的大眼睛流着口水看着你(狗狗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CS都要和US反复关联才能引发CR,如果UR足够刺激,只要一次就够了。味觉厌恶(Taste aversion),又称加西亚效应(Garcia effect),指的是 当某种食物或味道和痛苦的体验产生过一次关联,就会从此引发你对这种食物或者味道的长久厌恶。

在某次实验中,约翰·加西亚(John Garcia)在饱受狼群袭击的牧场四周放置引发狼生疾病的毒羊肉汉堡,使得狼在吞食了汉堡后产生强烈的不良反应,于是这些狼从此对羊肉深恶痛绝,远离了羊群和牧场。如果喜羊羊懂得 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喜羊羊与灰太狼》也不至于拍两千多集

同时,加西亚还发现 生物存在一种先天的特定刺激和特定结果相联结的偏好。在他用老鼠进行的实验中,老鼠即使在接受了声光刺激后,被注射了让其产生反胃和恶心反应的药物,也不会把这些反应和声光刺激联系在一起,这种关联性学习只在它们接受味觉刺激后产生。同样,老鼠也不会把味觉刺激和电击带来的肢体疼痛联系在一起,疼痛只会和声光刺激关联。

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的角度分析,现存的生物在长久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了对有害食物的恐惧,任何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食物都会让它们下意识远离,以免自己因此生病甚至死亡。

大家不难发现, 经典条件反射中的反射行为是非自愿行为,有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道德争议,在生活中使用也会有顾虑。不要担心,接下来要介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行为就是 个体的自愿行为了。

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是一种由刺激引起行为改变的过程与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基于生物趋利避害的选择,用奖励或惩罚来控制特定行为的出现与否。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第一位研究者是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Thorndike。他提出的 效果律Law of Effect认定在特定情境下,得到满意结果的行为会在该情境下更有可能重复出现。反之,令人不满的效果会让这个行为重复出现的几率下降。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 F. Skinner则被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之父。“ 斯金纳箱Skinner Box是他设计的著名实验装置,将鸽子,老鼠等实验对象隔离在内,通过投递食物或关闭电击来强化实验对象的某些行为,比如按下箱子内特定的按钮。

总体来说,强化Reinforcement惩罚Punishment两种刺激Stimulus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

强化的目的是提升某种行为出现的几率,分为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正强化在个体的某种行为出现时,给予个体令其愉快的刺激以鼓励这种行为的重复出现;负强化则是在行为出现时减少或撤销令个体不愉快的刺激,以求达到相同目的。

惩罚目的是降低某种行为出现的几率,也分为正惩(Positive punishment负惩罚Negative punishment。正惩罚在行为出现时施加令个体不愉快的刺激,而负惩罚是在行为出现时撤销令个体愉快的刺激。

听起来很绕?它们可是充满了你的日常生活哦。当你考了高分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没有给予你零花钱或者更多的生活费进行奖励?钱,是个好东西,爸妈当然也是希望你能多考高分的,所以此刻正在进行的是对考高分行为的 正强化

如果你是少见的视金钱如粪土的孩子,却偏偏对做家务深恶痛绝,爸妈可能会在得知你的分数后大手一挥:“今天就不用你刷碗了,好好休息一下!”注意,此刻正在进行的是对考高分行为的 负强化。你后续的行为可能会是更加努力的以持续考高分来逃避刷碗。

当然,分数并不是全部,但是惩罚的最常见践行者仍旧是爸妈。试想如果你是一个爱啃指甲的宝宝,你爸妈可能会为此劳心费神,买来苦甲水给你的手指挨个涂上,保证你每次想啃指甲的冲动与热情,都会被舌尖触碰到的难以言喻的苦味所浇灭—— 这,就是正惩罚

如果你爸妈权衡之下,觉得苦甲水也分不开你的嘴和指甲,有可能就会以你玩电脑的时间作为筹码——如果你啃一个指甲,每周可以玩电脑的时间就减少一天。玩电脑对你来说是多么令你愉快的事情啊!所以为了可以好好地玩电脑,就忍一忍不啃指甲吧! 如果你产生了这种想法,那么负惩罚就生效了。

总体来说,强化比惩罚从长远来说更加有效,因为持续的惩罚容易让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而强化根据操作的频率,也分为持续强化Continuous reinforcement部分强化Partial reinforcement,也被称为间断强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后者更为有效。

持续强化是正确行为每次出现时都会被强化。比如每次出门都能捡到钱,那么你一定很愿意出门。虽然持续强化很适合新行为的学习,但只要有一两次正确行为没有被强化,那么该行为就有可能消退。

当你梦想着靠出门就能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从此成为富豪走上人生巅峰时,你却突然在某一天出门没有再捡到钱了。你不死心,觉得这只是意外,于是在第二天整装待发,昂首阔步踏出房门,却仍旧不见钱的踪影,你终于痛心地躺回沙发上,决定从此做条咸鱼:钱好像只是短暂地爱了你一下。

间断强化则是个体的正确行为中只有部分得到强化,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行为更能够抵抗消退。生活中最常见的案例便是赌徒心理。电玩城里的推币机,因偶尔两三次你投入硬币后获得了翻倍的硬币,于是你就此决定和它硬扛到底——这次没有币被推下来?那下次肯定有了。下次还没有?那我还要再试试,说不定下次就有了。

你会永远期待着下次获得奖励,因为你过去的经历告诉你奖励来得就是毫无规律,于是即使你没有得到奖励的次数更多,你还是会乐此不疲地向里面投币。赌场里的老虎机,也是同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对条件反射的实践操作跃跃欲试了,那么我推荐的第一个实验对象就是—— 你自己

没错,如果你有想要戒掉的习惯,或者想要鼓励的行为,就对自己试试吧。如果想戒掉拖延,你可以给自己设一个必须开始学习的时间的闹钟,用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让你每次拖延都伴随着闹钟刺耳的尖叫,于是你对闹钟声音的烦躁也可能会延伸至拖延这种行为。你还可以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对自己进行惩罚

如果今天拖延了,就强迫自己做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平板支撑1分钟,或者取消明天份的奶茶,警告自己多拖延一分钟,留给自己追剧的时间就少一分钟。

如果你成功改善了拖延的习惯,多出来的时间要不要考虑学习AP心理学——一门有趣而实用的学科。

文| Matilda

还没报名即将上线的AP情人节 CP交友活动吗?

Panopath过来人”公众号

“易鹿君”公众号

两个公众号回复都可以)

后台回复 “APCP”

按照后台提示完成,即可参与活动哦!

快来情人节前一起脱个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