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 2010中国教育新期待”民意征集活动展开
新莞人望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至昨晚19时,本报联合搜狐教育等30家全国主流媒体联合推出的“问计于民,2010中国教育新期待”民意征集平台已经收到1271条网络留言。同时,本报热线也收到了10多条读者建议。
其中,教育资源分配,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减负、择校等教育问题,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热点。
提议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
大岭山刘先生提出,他的孩子正在一所民办学校上小学,来东莞10多年了,期待孩子能上公校,和当地学生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他的这一建议,和高埗陈亮的想法不谋而合。
来自石龙的赵先生则提议说,教育从中学到高中阶段,应该设置一些交际能力课程。因为,他发现很多应聘者与人交际的能力太差,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需要。
在“教育民意”中,一名搜狐网友的意见更尖锐。他认为,“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象征,但教育的普及率还远远不够,希望高中阶段也能实行义务教育。”
征集民意在继续 你有建议来说说
受教育部委托,本报联合搜狐教育频道等30余家主流媒体推出的“问计于民2010中国教育新期待”教育民意征集活动将继续进行。
你对未来10年的教育改革有着怎样的意见和建议,请一起来告诉我们。你的意见和建议,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依据。
3月28日,本报将联合搜狐教育及其他参与联动的全国30家主流媒体,对收集到的“教育民意”进行筛选,并集纳成册直接送达教育部《规划纲要》工作小组。
现在,你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式参与到“教育民意”建言活动中。
网络评论:登陆搜狐教育进行留言,网址:http://learning.sohu.com/s2010/jyxqd/
本报民意征集热线:22112008;短信平台:13929222008;电子邮箱:dgxwrx@163.com;信件邮寄地址:东莞市南城三元路8号报业大厦11楼都市新闻部(民意征集)收,邮编:523076。
其他“教育民意”(摘录)
读者林女士:高考难度降低,文理不要分科,动手能力的课程要加强。
读者李先生: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停止对各个学校每年比较成绩,排名次,发奖状,切实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停止各种名目繁多的检查,让学校安心办学。
读者刘先生: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学校(农村小学)最起码应该保留一村一校,特别是偏远山区,不能搞村小合并,以保证农村小孩包括留守小孩最基本的接受教育的权利。
读者邹女士: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的教育已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在最近几年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会影响当前社会的稳定,二会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素质。
搜狐网友wjw538083999:北京211工程院校22所,上海9所,而人口大省河南1所,山东3所。期待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