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过程和口语准备
我于2007年8月25日参加了新托福iBT的考试,成绩下来后是阅读、听力各29,口语27,写作30。
其实要说心得,个人还是比较惭愧的,尤其和很多每天花大把时间背单词、做练习的勤奋同学相比的话,我最大的功夫都下在了口语方面,因为这是挑战性最大也最没把握的部分。要在45秒或者60秒内说出一段结构完整、语意流畅、语法正确的论述,是有相当难度的。在这一点上,阳光暑期的口语课对我帮助甚大。老师在课上讲到的闪光词汇、各题模板以及常见题目列表都非常实用,直接针对考试本身。有了这些东西作为准备话题组织语言的底子,只要好好练习应该就不会太差了。
口语一定要多练习,上课能说就说。为了熟悉模板,也为了克服一看见计时就紧张得不知所措的心理,我回家自己掐表练习。考试的时候我还是吃了这个亏:第三题先读再听,我说的时候一激动忘了读的内容,后来虽然想起来了但没有办法符合逻辑地加进去。事实证明我就是campus-related topics这一部分得了个fair,其他都是good。如果多做些练习就不会这样了。
tips:如果练习录音中出现太多语气词,下场可以稍微放慢语速,一边说一边想下面的话。只要还在正常语速范围内,慢一点比没完没了的“ah”,“er”,“you know”要好多了。
写作的准备
写作是我比较得意的部分。TOEFL对作文的要求其实不算高,归结起来也就三点:结构,语法,逻辑。哪怕单刀直入一句话开头,中间的论点也不怎么独树一帜,结尾还是一句话点出主题,这些都没关系,一样有可能是高分作文。
在课上老师会提供一些模板,没把握的同学可以稍微改动一下往里套,有自信的同学也可以用比较自由的形式,但一定要学学老师用过的那些说法。像什么“cast doubt on”啊,“swept the position of”啊,能记就记点,尤其在integrated writing中绝对方便得多。
新TOEFL的Integrated writing考的归根究底是组织信息的能力。一旦抓住了信息,搞清了关系,接下来哪怕不用模板都是非常模式化的东西。
相比之下Independent Writing除了构思可以向别人讨教外,主要还得看个人。有人喜欢把185道题目全拿来练一遍,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安全起见,某些需要特殊例子的题比如“你同不同意电影能增进我们对其他国家的了解”等等,最好还是准备好要写的内容,但一般来说只要练一部分就足够了。对于比较general或者personal的题目,生活中很多常见的事都可以拿来引证,哪里都能用。
按两个阶段练习:首先,拿个题目过来开写,不用计时,主要练习文章的构架和语言的组织,争取实实在在地提高一下写作水平。
等到这一部分练习觉得差不多了,再开始掐表练习。这时候要做的就是看看按自己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限内能想多少写多少,在各段大概花多久比较合理。比方说如果实在写不完五个段落,那就不要写第三个论点了,或者两三句话一带而过。
要注意的是,最后留出几分钟检查是绝对必要的。诸如oneof后面忘了接复数、主谓不一致、元音前误用了a而不是an之类的错误还有一些打字时的手误很容易就能查出来,为此扣分未免冤得慌。
阅读的准备
之所以把最先考的阅读放到后面讲是因为我的情况有点个例,没把握给出有普遍性意义的建议来。我听到过无数人抱怨iBT的文章长度加长,时间紧张,可是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自己做模拟的时候总共给60分钟我一般也就用掉30到40分钟,还是逐字逐句地读。
考试当天我为了保险特意放慢了速度,结果还是有10分钟富裕。这大概跟我平时喜欢读英文小说有关吧。如果想提高阅读速度,推荐找些英文读物来看,尽量速读,可以推断出大致意思的词就不查字典(有意提高词汇量的话,看完了一段再回来查)。要是有时间限制效果就更好,比如图书馆的还书期限。
做TOEFL阅读的时候觉得最难的是表格题,不容易全对。我的原则大致是这样:
◆看清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有时一个选项的内容的确是真的,却与题目无关;
◆一个point重要与否(main还是minor)不是看它有多general或多specific,而是看它在文章中占的篇幅。后者并没有绝对的证据,只是做题后的感觉而已。每个人练习的时候如果做错表格题,不要满足于知道正确答案,而要仔细品味品味自己的选择和答案的区别何在,这样应该是更普遍适用的办法吧。
|
·信力健 | 并校乃为大涨捐资助学费 |
·蔡定剑 | 无大学自治何谈教育改革 |
·熊丙奇 | 自主招生之公平非分数公平 |
·李 清 | 大胆教学生如何使用安全套 |
·张才生 | 高考优录加分政策需调整 |
·童大焕 | 冒名上大学案中的权力涡流 |
·汪华斌 | 究竟谁帮罗彩霞伸张了正义 |
·王军荣 | 校园招聘二奶何以如此嚣张 |
·钟 科 | 农村大学生不当光棍三要素 |
·童大焕 | 学生安全寄望于红头文件? |
热点标签: 性教育 高考 废除高考 教育部 师范生 女学生 学校 宿舍 校园 教育 大学生 招聘 就业 考试 留学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