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资料图片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等就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答记者问。
我的同事提问:“请问田部长,您刚才讲到今年有490多万大学生毕业,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田成平回答时,承认大学生就业确实遇到了很多新的情况,但他并不同意“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国家为毕业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也是不争的事实。
|
30%的毕业生离校时没有找到工作,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如通俗地理解,这30%的学生是失业的,他们要么在一些城市漂着,要么在家待着。总之,他们没有收入,依靠父母或家庭养活。我不止一次接到朋友的电话,希望能帮忙给孩子找份工作。
关于就业率,高校统计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过去的有正式接收单位,到现在的灵活就业、弹性就业——有地方挣钱就算就业了。很可惜,就业率一旦和高校招生宣传挂钩,兑水现象就在所难免了。媒体的报道说,本科毕业生的薪水要求一降再降,已经降到千元以下了,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无业。
我们没有理由把找不到工作完全归咎于学生,我也不赞成扩招导致就业难的论断。就业难,从大的方面说,和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有关,也就是国家是否提供了相应多的工作岗位;从小处说和毕业生素质和观念有关,也就是说,大学4年,你是否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机会。
上大学,是很多家长和学生的希望;毕业后学有所用,更是国家应该考虑的问题。教育,可以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但是,这个转化需要学生和家庭认识到风险,风险是什么,不是你完成了教育(我指的是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才”,从而得到好的工作和报酬。接受高等教育,需要投资,而投资是有风险的,也就是说,你毕业时就会面临失业。但是,我们的制度设计应该也让公众明白,不接受高等教育,你也能获得成功,但这种成功可能概率很小。从长远利益来说,你应该尽可能接受高等教育。
承认“毕业即失业”,并不是一个困难的事,也不是洪水猛兽,承认了就会引起社会的恐慌。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失业率,可以保证竞争,让有工作的人感觉到危机。但这种失业率不能太高,太高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几年前,我的一个同事写了一篇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访谈,我当时当编辑,把其中的一句话做成了标题——“大学毕业生是普通劳动者”。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是什么,当然是普通劳动者。20年前,考上大学就是国家干部,不仅意味着有工作,还意味着基本上能让一家人脱贫。现在,人们应当接受一个现实,毕业了,意味着你需要去找工作,但是不是能找到工作,那就不一定了。
这是一个矛盾。矛盾的解决需要时间和措施。但前提是,我们应该承认现实。只有承认现实,家长和学生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
·信力健 | 并校乃为大涨捐资助学费 |
·蔡定剑 | 无大学自治何谈教育改革 |
·熊丙奇 | 自主招生之公平非分数公平 |
·李 清 | 大胆教学生如何使用安全套 |
·张才生 | 高考优录加分政策需调整 |
·童大焕 | 冒名上大学案中的权力涡流 |
·汪华斌 | 究竟谁帮罗彩霞伸张了正义 |
·王军荣 | 校园招聘二奶何以如此嚣张 |
·钟 科 | 农村大学生不当光棍三要素 |
·童大焕 | 学生安全寄望于红头文件? |
热点标签: 性教育 高考 废除高考 教育部 师范生 女学生 学校 宿舍 校园 教育 大学生 招聘 就业 考试 留学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