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关高考生的调查显示:七成接受网上调查的高考生会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药物和保健品;六成认为服用药物和保健品真能提高考试成绩;六成打算服用药物和保健品的考生认为,兴奋剂比补脑药品更有效;甚至有七成高考生愿以药物副作用来换取高考成绩的提高。
家长、教师、医生和专家联合建议:高考生不要盲目迷信药品和保健品,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调查:考生说法希望兴奋一下
考生孔令强告诉记者,他吃了一些保健品,一部分是亲戚送的,一部分是父母买的,诸如脑白金、忘不了等都有,“也许会有点作用吧!希望对考场上保持最佳状态能有好处”。
广渠门中学的一名女生说,这个节骨眼谁也不能再提高水平了,关键靠发挥和状态,她就买了许多广告中吹得很神的保健品,“不指望它们能提高智商,就希望它们能让我兴奋一下,也许能提高分数”。调查2考生说法 高考没有药检
即将参加高考的马强坦言,如果适度的兴奋可以提高成绩,自己又可以很容易买到兴奋剂的话,他愿意试试。
海淀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田瑛表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虽然她不知道服用兴奋剂会触犯什么法律,但如果能买到的话她肯定会服用。她说:“即使有副作用我也不怕,疯不了傻不了的,人生中只有一回高考,高考又不像奥运会有药物检测机构,如果服用兴奋剂能超越别人,我想试试。”
但他俩表示,根本弄不到的东西,想喝也没用。
调查:家长表态希望公平竞争
孔令强的家长王女士说,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而高考又是人生很关键的一次转折。她说:“考上一个好学校、好专业,将来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孩子也就会更有发展,我们给他买保健品也是抱着万一管用的想法,有总比没有好吧!”
王女士说,现在的高考生,家人不给买保健品的肯定很少。她有个侄女是前几年高考的,那年她还给侄女买了保健品,“万一能起作用呢”。
广渠门中学那名女生的家长表示,别人都买都吃,自己的孩子不买不吃就等于一个正常的运动员和服用了兴奋剂的选手赛跑一样,因此,没有任何排斥保健品的理由。
调查:教师声音可能有副作用
北京宏志中学高三班主任张超月告诉记者,一般来讲,班主任都不支持学生吃保健品。
他说:“这样会打乱考生平时的身体周期。如果白天犯困的话,我们一般建议考生喝一点咖啡。”
有着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北京宏志中学高三年级主任王芝平认为,考生服药应该遵从专业医生或专家的建议,“一般的药物是否有副作用你很难了解”。
调查:心理诊断怀有盲从心理
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蔡建新认为,为提高成绩而做出此种举动的考生,对高考的选拔作用是非常认可的,这类考生的压力通常较大。
蔡建新表示,考生选择服用药品和保健品,一方面是由于备考期间体力消耗较大,考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认为它们对提高高考成绩确有帮助;此外,服用药品和保健品的心理暗示不容忽视。
蔡建新说,部分考生看到周围人都服用,为追求考试时的最佳状态,在并不确定是否能起到作用的情况下,认为只有自己也跟随这一行为才保险。
最后“大支招”
三准备
1.考生应提前准备好钢笔、三角板、半圆仪、圆规、铅笔、橡皮等考试用具。并将准备好的考试用具及准考证统一放在一起,放在妥善位置。建议考生把高考应该准备的用品写下来,逐项地去准备,准备工作应提前进行,逐项检查。
2.考生切勿将手机带入考场,应提前准备好手表作为计时工具,并在高考当天早晨将手表时间调准确,以便能够更好地掌握考试时间。
3.高考前,家长也应对照准考证或“考生须知”上的要求帮孩子检查考试所需物品。
三放松
1.多听轻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2.每天可以适当地进行1小时左右非剧烈运动,缓解大脑疲劳,放松心情。
3.多找有共同语言的家长、同学、老师、好朋友交流,通过谈话缓解自身压力。
三禁忌
1.通讯设备:如寻呼机、手机等。如果带进考场,就构成作弊。
2.电子存储设备:包括计算器、文曲星、电子辞典、随身听等都不能带入考场。
3.涂改液、修正带等修改用具:有些考生习惯用涂改液,这在高考考场上是不许可使用的。草稿纸等也是不许可带入考场的。
(责任编辑:黄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