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语言形式如果表示了多种意义,就是多义现象。多义现象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不到制约,就势必带来理解上的分歧,谓之歧义。歧义是最常见的语病之一。几年来,高考试题中都出现了有关歧义方面的题目,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辨识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就其产生的原因略作分析。
一、词义不固定、不明确。
(1)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2)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全国题)
例(1)中的“报销”,既可理解为“核销”,又可理解为“报废”。例(2)中的“看不上”既可理解为“看不到”,又可理解为“瞧不起”或“轻视”的意思。
二、一种组合层次,多种结构关系。
(1)人们对进口彩电颇多争议。
(2)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例(1)中“进口彩电”这一短语,从结构类型上看可以是动宾式,也可以是偏正式。例(2)中的“学生家长”这一短语,从结构类型上看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偏正式。自然,不同的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就不会相同了。
三、多种组合层次,多种结构关系。
(1)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2)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全国题)
(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全国题)
例(1)“许多孩子种的花”这个短语存在两种结构形式:
A.许多孩子种的花
B.许多孩子种的花
A中“许多”一词强调种花孩子数量多,至于花的数量不确定;B中“许多”一词则强调花的数量多,至于孩子的人数就不确定了。
例(2)“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这个短语有两种结构形式:
A. 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A结构表明不允许药品交易市场的存在,B结构表明不赞成对药品交易市场的取缔。
例(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这个短语也有两种结构形式:
A.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B.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A中“数百位”强调“亲属”的人数之多,至于“死难者”的人数很不确定;B中“数百位”强调“死难者”的人数之多,至于“亲属”的人数很不确定。
(责任编辑:汪春) |